学省归来门巷秋,伴眠书史满床头。
低云漠漠梧桐晚,屏上江山亦解愁。
学省归来门巷秋,伴眠书史满床头。
低云漠漠梧桐晚,屏上江山亦解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晚上归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情怀。
“学省归来门巷秋”表达了诗人从外面回到家中,所处的环境是秋天,这个季节常被用来形象地表达一种萧瑟或孤独的情感。这里的“门巷”两字,则给人一种幽静、隐逸的感觉。
“伴眠书史满床头”则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晚上归来后,他的伴侣是书籍和历史,这些都是他获取知识和思考的来源。床头堆积的书籍,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学问的渴望,也透露出一种安逸、自在的生活态度。
“低云漠漠梧桐晚”中,“低云”与“梧桐”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给人以淡远和萧瑟之感。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情境。
“屏上江山亦解愁”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居室布置,他的屏风上画着江山,这些自然美景即使在室内也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这里的“解愁”,意味着诗人通过欣赏这些自然景象,得以缓解心中的忧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归后的生活细节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享受孤独时光的情怀。
,盖材之生蟠错曲直,莫不有自然之质。
制器者因其质之自然,用其巧而不以巧自私,则巧存而器全,是之谓以天合天者欤。
今之杖有韵书所谓老人杖者,著横握焉,枘而胶之至密也。
然未几何,以杌而弃者恒十七八。
佥卫友竹刘君独能得成杖,时削而出之,人直以为枘之妙,而莫知得梓庆之道也。
吁,世之言工拙何如哉。
解秘书安卿得是杖,因古齐乃辍以见寄,把玩扶携,深惬病躯,作乐府破阵子谢之画道十分意巧,不知一段天成。
捉得山中独脚鬼,变作人间有尾丁。
奇哉见未曾。
说破何愁脱牡,把来真是持平。
得力最宜高处柱,行倦还堪立地凭。
衰年吾友生。
《破阵子 梓庆齐戒入山林,见成锯乃加削焉,》【元·刘敏中】,盖材之生蟠错曲直,莫不有自然之质。制器者因其质之自然,用其巧而不以巧自私,则巧存而器全,是之谓以天合天者欤。今之杖有韵书所谓老人杖者,著横握焉,枘而胶之至密也。然未几何,以杌而弃者恒十七八。佥卫友竹刘君独能得成杖,时削而出之,人直以为枘之妙,而莫知得梓庆之道也。吁,世之言工拙何如哉。解秘书安卿得是杖,因古齐乃辍以见寄,把玩扶携,深惬病躯,作乐府破阵子谢之画道十分意巧,不知一段天成。捉得山中独脚鬼,变作人间有尾丁。奇哉见未曾。说破何愁脱牡,把来真是持平。得力最宜高处柱,行倦还堪立地凭。衰年吾友生。
https://shici.929r.com/shici/uECfiUs7i.html
公子说春台,其光如水。
相对偏宜子瞻椅。
老父危坐,不觉耳闻心喜。
慨然都见许,情何已。
禅榻鬓丝,绳床乌几。
前辈风流要吾比。
绣江风月,鸥鹭已应知矣。
几时分付到,中庵里。
经济才难,升平事了,喜公亲见唐虞。
精神如画,风节凛云衢。
回首岩岩钜望,更须问、山斗何如。
还知否,三朝旧德,眷倚在吁俞。
高情谁得似,诗中元亮,易里尧夫。
便萧然忘却,玉带金鱼。
此意君恩亦许,三二日一到中书。
公无倦,长开寿域,四海一蓬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