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寻常圆魄岂不好,竞爱今宵分外明。
明极只知无隔碍,谁言桂树向中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通判八月十五夜招玩月二章(其一)》中的片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寻常月亮的欣赏,认为即使寻常的月亮也很美好,但他更偏爱今夜那格外明亮的月色。他进一步强调,当月亮明亮到极致时,仿佛没有了任何遮挡,让人感觉天地间一片通透。最后一句“谁言桂树向中生”则借用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暗示月亮的明亮可能是因为月中桂树的光辉,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月色的明亮和想象中的神话元素,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独特感受和诗意联想。
山县绕古堞,悠悠快登望。
雨馀秋天高,目尽无隐状。
绵连滍川回,杳渺鸦路深。
彭泽兴不浅,临风动归心。
赖兹琴堂暇,傲睨倾菊酒。
人和岁已登,从政复何有。
远山十里碧,一道衔长云。
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渐闻惊栖羽,坐叹清夜月。
中欢怆有违,行子念明发。
仅能泯宠辱,未免伤别离。
江湖不可忘,风雨劳相思。
明时当盛才,短伎安所设。
何日谢百里,从君汉之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