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青山下,幽深不计年。
泉声秋霁雨,钟响暮晴天。
入洞寻僧伴,穿云见鹿眠。
徘徊不忍去,夜宿佛堂前。
结屋青山下,幽深不计年。
泉声秋霁雨,钟响暮晴天。
入洞寻僧伴,穿云见鹿眠。
徘徊不忍去,夜宿佛堂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胡子澄在青山下的乳洞庵中游历的场景。他建屋于山脚,环境幽深静谧,仿佛时间在这里失去了计量。秋雨过后,泉水声潺潺,显得格外清脆;傍晚时分,寺庙钟声悠扬,与晴空相映,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诗人兴致勃勃地探索洞穴,寻找僧侣作伴,穿过云层,偶见鹿儿在林间安睡,画面生动而富有禅意。如此美景令他流连忘返,最终决定夜宿佛堂前,沉浸在这份自然与宗教的和谐之中。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
参军坐厅事,据案嚼齿牙。
引囚到庭下,囚口争喧哗。
参军气益振,声厉语更忉。
“自古官中财,一一民膏血。
为吏掌管钥,反窃以自私。
人不汝谁何,如摘颔下髭。
事老恶自彰,证佐日月明。
推穷见毛脉,那可口舌争。
”有囚奋然出,请与参军辨。
“参军心如眼,有睫不自见。
参军在场屋,薄薄有声称。
只今作参军,几时得骞腾。
无功食国禄,去窃能几何。
上官乃容隐,曾不加谴诃。
囚今信有罪,参军宜揣分。
等是为贫计,何苦独相困。
”参军噤无语,反顾吏卒嗟。
包裹琴与书,明日吾归休。
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