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痕依约到西厢。曾羡花枝拂短墙。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馀香。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
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月痕依约到西厢。曾羡花枝拂短墙。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馀香。
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
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贺铸的《瑞鹧鸪·吹柳絮》,通过对月光、花枝和梦境的描绘,展现出主人公的情感世界。"月痕依约到西厢"写出了月色朦胧,如丝如缕地洒在西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微妙的氛围。"曾羡花枝拂短墙"则借花枝轻拂短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初未识愁那得泪,每浑疑梦奈馀香"两句,通过描述主人公初次体验愁绪时的泪水和对梦境中残留香气的疑惑,揭示了情感的觉醒与迷茫。"歌逢袅处眉先妩,酒半酣时眼更狂"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在音乐和美酒中的情感释放,歌声婉转,眼神迷离,流露出醉人的风情。
最后两句"闲倚绣帘吹柳絮,问何人似冶游郎"以吹柳絮的动作和询问,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中冶游郎(风流潇洒之人)的向往,暗示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由初识愁滋味到情感波动的过程,展现了宋词中婉约含蓄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