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卜盟鸥地,遥随倦鸟还。
架桥通草阁,隔水望春山。
脩竹流清啸,疏花照醉颜。
松门凡几处,都付薜萝关。
为卜盟鸥地,遥随倦鸟还。
架桥通草阁,隔水望春山。
脩竹流清啸,疏花照醉颜。
松门凡几处,都付薜萝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泊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
首句“为卜盟鸥地”,以“盟鸥”这一典故,暗示了泊园的环境之幽静,鸥鸟在此栖息,象征着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接着,“遥随倦鸟还”,通过观察倦鸟归巢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泊园的宁静氛围,仿佛连鸟儿也愿意在此休憩。
“架桥通草阁,隔水望春山”,这两句描绘了泊园的地理布局和四季变换之美。架桥连接着草阁与对岸,而透过水面,可以看到远处春山的轮廓,既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又预示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脩竹流清啸,疏花照醉颜”,竹林中传来清脆的竹叶摩擦声,如同自然界的乐章,而稀疏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映照出诗人的醉意与喜悦。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美感,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
最后,“松门凡几处,都付薜萝关”,通过描述松门与薜萝(一种藤本植物)的结合,不仅体现了泊园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泊园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早作听晨鼓。征车动、画桥乘月先度。
邻鸡唱晓,人家未起,尚扃柴户。
沙边塞雁声遥,料不见、当时伴侣。
似怎地、满眼愁悲,秋如宋玉难赋。
休论爱合暌离,微官系缚,期会良苦。
封侯万里,金堆北斗,不如归去。
欢娱渐入佳趣,算画在、屏帏邃处。
仗小词、说与相思,伊还会否。
漠漠云轻,涓涓露重,西风特地飕飕。
觉良宵初永,袢暑微收。
乘鹤缑山,浮槎银汉,尚想风流。
笑人间儿戏,瓜果堆盘,缯彩为楼。
广庭净扫,露坐披衣,细看新月如钩。
谁道是、嫦娥不嫁,独守清秋。
雅有骚人伴侣,长交清影夷犹。
举杯相属,却应羞杀,呆女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