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衙襦裤两孩提,也辱先生一命题。
为报近来粗识字,时分风栗觅霜梨。
郡衙襦裤两孩提,也辱先生一命题。
为报近来粗识字,时分风栗觅霜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写给大行人姚世昌的赠诗,题为《寄大行人姚世昌使暹罗二首(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勉励之情。
首句“郡衙襦裤两孩提”,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友人出使异国的情景,将友人比作在遥远国度中穿着简单衣物的孩童,形象地展现了友人身处异域的孤独与艰辛。接着,“也辱先生一命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使任务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暗含着对友人能力的信任和期待。
后两句“为报近来粗识字,时分风栗觅霜梨”,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与支持。他告诉友人,虽然出使异国语言不通,但只要用心学习,就能逐渐掌握当地语言文字;同时,他也提醒友人在异国他乡要善于观察,寻找适合的食物,比如风栗和霜梨,既体现了对友人生活上的关心,也寓意着在陌生环境中要善于适应和发现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蕴含了对友人出使任务的深切关怀与鼓励,以及对友人智慧与适应力的充分信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深意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
高台仁老今已老,冷药疏枝馀薄怒。
后来涂抹如牛毛,过眼番番泛于土。
不如十月江南行,长条半落霜冰清。
冰魂玉骨淡不俗,宛转自有骚人情。
惟公好事心尚尔,若爱霜枝横短纸。
不因作意宽作程,少待今年冰雪底。
优昙惟时乃现,馀芳得暖争抽。
谁肯不萌枝上,折来一洗春柔。
小智劳乎刻画,钝根溺在熏修。
纵是根同体一,皆为蝶戏蜂游。
所以南泉一指,顿开陆子双眸。
披秀因斋庆赞,东山助出茶瓯。
不是云居安乐,绝胜黄檗中洲。
更看年年二月,扁舟逆上春流。
秋雨秋风如解事,忽送新凉到庭户。
道人明日先我行,少立斯须听吾语。
龙蛇共路古犹今,魔佛同源水非乳。
满世谁能辨正邪,入门且可分宾主。
句中有眼汝验渠,棒下无私渠验汝。
好手虽然不犯锋,横身却在锋铓里。
象王蹴蹋驴群空,师子嚬呻狐类死。
道人一等是精灵,大显无功合如此。
愧当十偈非赏音,喜见独行无伴侣。
相逢休问来何从,佛寿之孙佛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