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全封一字无,莫嫌者也及之乎。
还将昔日芭蕉语,写作王公十道符。
半幅全封一字无,莫嫌者也及之乎。
还将昔日芭蕉语,写作王公十道符。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僧侣修行生活的独特见解。"半幅全封一字无",描绘了一幅画面,仿佛在说,即使只有一半的纸张被封住,却没有任何文字,暗示着事物的表象与内在深意之间的巨大差距。"莫嫌者也及之乎",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于表面现象不应轻易下结论,需要深入思考和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还将昔日芭蕉语",将话题转向了过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智慧或故事,通过芭蕉这一自然元素,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传承。"写作王公十道符",则以王公贵族的礼仪制度为喻,暗示了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准则如同古老的礼仪一样,是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法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探讨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以及如何从看似简单的现象中洞察深刻的道理。它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思考,寻找内在的真理和智慧。
皓月升林表,公堂满清辉。
嘉宾自远至,觞饮夜何其。
宰邑视京县,归来无寸资。
瑰文溢众宝,雅正得吾师。
广川含澄澜,茂树擢华滋。
短才何足数,枉赠愧妍词。
欢盼良见属,素怀亦已披。
何意云栖翰,不嫌蓬艾卑。
但恐河汉没,回车首路岐。
省札陈往事,怆忆数年中。
一身朝北阙,家累守田农。
望山亦临水,暇日每来同。
性情一疏散,园林多清风。
忽复隔淮海,梦想在沣东。
病来经时节,起见秋塘空。
城郭连榛岭,鸟雀噪沟丛。
坐使惊霜鬓,撩乱已如蓬。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
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
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
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
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
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紫阁西边第几峰,茅斋夜雪虎行踪。
遥看黛色知何处,欲出山门寻暮钟。
朗月分林霭,遥管动离声。
故欢良已阻,空宇澹无情。
窈窕云雁没,苍茫河汉横。
兰章不可答,冲襟徒自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