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秋风如解事,忽送新凉到庭户。
道人明日先我行,少立斯须听吾语。
龙蛇共路古犹今,魔佛同源水非乳。
满世谁能辨正邪,入门且可分宾主。
句中有眼汝验渠,棒下无私渠验汝。
好手虽然不犯锋,横身却在锋铓里。
象王蹴蹋驴群空,师子嚬呻狐类死。
道人一等是精灵,大显无功合如此。
愧当十偈非赏音,喜见独行无伴侣。
相逢休问来何从,佛寿之孙佛心子。
秋雨秋风如解事,忽送新凉到庭户。
道人明日先我行,少立斯须听吾语。
龙蛇共路古犹今,魔佛同源水非乳。
满世谁能辨正邪,入门且可分宾主。
句中有眼汝验渠,棒下无私渠验汝。
好手虽然不犯锋,横身却在锋铓里。
象王蹴蹋驴群空,师子嚬呻狐类死。
道人一等是精灵,大显无功合如此。
愧当十偈非赏音,喜见独行无伴侣。
相逢休问来何从,佛寿之孙佛心子。
这首诗由宋代禅宗诗人释慧空所作,名为《送妙侍者游方》。诗中以秋雨秋风的自然景象开篇,引出对即将离别的侍者的关怀与教诲。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正邪、宾主、真伪之间的辨识问题,以及修行者面对世间纷扰时应有的态度。
“龙蛇共路古犹今,魔佛同源水非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龙蛇、魔佛,强调了正邪不分、善恶难辨的现实,同时也暗示了修行者需要超越表面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句中有眼汝验渠,棒下无私渠验汝。”这里运用了禅宗中的“棒喝”法门,即通过外在的严厉手段激发内心的觉悟。诗人提醒读者,真正的智慧和理解往往隐藏在言语之中,需要用心去体会;同时,修行的过程也是自我检验的过程,真正的无私和真诚才能被验证。
“好手虽然不犯锋,横身却在锋铓里。”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艰难与必要性。即使是最优秀的修行者,也难免会遇到挑战和考验,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们的品格和智慧。
“象王蹴蹋驴群空,师子嚬呻狐类死。”诗人通过动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层次的修行者面对困境时的不同表现。象王象征着高明的修行者,能够引领他人走出困境;而师子则代表了真正的力量与智慧,能够拯救陷入困境的众生,相比之下,狐类则象征着那些迷失或有害的修行者。
最后,“道人一等是精灵,大显无功合如此。”诗人表达了对侍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像精灵一样灵活机智,展现出真正的修行成果。同时,诗人也谦虚地表示,自己虽有十偈之言,但并非真正的知音,对侍者的独行和独立思考表示赞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学造诣,也蕴含了对人生、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偶然慕丘壑,出郭遵溪澳。
行行不知远,遂以穷山谷。
山色荒逾秀,水容寒更渌。
高松坠残雪,冻雨洒幽竹。
古殿闭苔深,孤塔留云宿。
日暮红霞起,晴光泛波縠。
渔舟天末归,凫鸥相与逐。
怅怅羁旅人,怀古伤幽独。
北方塑设技最工,阿泥哥与刘元同。
惟銮成佛亦妙手,遗像尚留天庆宫。
入门肃客两道士,启钥导我廊之东。
三间配殿制轮奂,灵衣羽扇瞻仙容。
有元及今五百载,黍离板荡一再逢。
土偶岂有金石固,历劫不受兵燹攻。
依然髹质独完好,岂非呵护邀神功。
当年绝艺称秘监,岁月虽远精神通。
道园别有《正奉记》,是銮非元宁相蒙。
君不见《陵川集》语可证误,四贤祠内先有刘銮塑。
人情苦贪不知止,五夜踏镫兴未已。
贫家一盏几踌躇,太仓粒粟漫相拟。
宋朝业请增上元,钱氏买添见野史。
笙歌合沓既尽欢,星月辉光尽堪喜。
好乐无荒忆古风,极盛难继鉴物理。
长官方且训勤俭,下里胡为竞奢侈。
欲作长镫录鄙词,敬告高人定弗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