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五》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五》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无家不住曲溪边,祗种高山不种田。

绝壁入天天入水,乱篙鸣石石鸣船。

百滩春浪雪头过,两岸林花镜底眠。

归路商量更舟楫,庐山彭蠡好风烟。

(0)
注释
无家:没有固定的住所。
不住:不常住。
曲溪边:弯曲的小溪旁。
祗:只。
高山:高峻的山。
种田:耕种农田。
绝壁:陡峭的悬崖。
天入水:直插天空又仿佛融入水中。
乱篙:杂乱的竹篙。
石鸣船:石头似乎随着竹篙的敲击发出声音。
百滩:许多滩涂。
春浪:春天的波浪。
雪头过:浪花像雪一样翻滚。
两岸:两旁。
林花:树林中的花朵。
镜底眠:倒映在水面如同沉睡。
归路:回家的路。
商量:商议。
舟楫:船只和桨。
庐山彭蠡:庐山和彭蠡湖(鄱阳湖)。
好风烟:美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
翻译
没有家的人只能住在曲溪边,只种植高山上的植物,不种田。
峭壁直插天空又入水,纷乱的竹篙敲击石头,石头也似在回应船只。
春天的百滩上,浪花像雪一样涌过,两岸的林花倒映在水面如梦如幻。
回家的路上,还要商议是否需要更换舟船,庐山彭蠡的风景优美,烟雾缭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川河流的自然风光图。诗人以自在超脱的心态,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无家不住曲溪边,祗种高山不种田。" 这两句表明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过平凡的农耕生活,而是偏好在曲折的溪流旁和高峻的山中居住。

"绝壁入天天入水,乱篙鸣石石鸣船。" 这两句通过对峭壁与河水相交织成壮丽画面的描绘,以及乱石间船只穿梭的声音,展现了大自然的无边界和生命力。

"百滩春浪雪头过,两岸林花镜底眠。" 这两句则以春日波涛和积雪相互交错的景象,以及两岸花开如梦境一般的美丽,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归路商量更舟楫,庐山彭蠡好风烟。" 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在返回途中细细品味着舟行的乐趣,以及庐山特有的迷雾和潺潺溪水之间的美妙感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连理枝·其二同丁韬汝饮花下忆令兄雁水先生不至

客里西风早,槛外烟波绕。

好句频传,美人何处,碧云秋杳。

听花间屐齿破莓苔,是谢池春早。

莫把桐荫扫,共取金蕉舀。

朗月华灯,南皮人散,几时重到。

望东来飞盖过红桥,待芙蓉开了。

(0)

山花子.灵山池上听雨用李后主韵

厌听江声客兴残,西风催送白云间。

高卧小窗闲,对雨镜休看。

锦石池塘秋潋滟,蕊珠宫殿夜清寒。

梦起偶思前岁事,似长干。

(0)

巫山一段云·其一忆旧次宏载韵

密意珊瑚带,深情翡翠卮。

人前隐笑动蛾眉,娇多语故迟。

为有愁中态,都成梦里思。

当初错处也相宜,何况总宜时。

(0)

水调歌头·其一赠隐者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0)

拜星月慢.七夕,何婿生辰观剧

岫爽迎襟,庭柯含雨,一派好天良夜。

落叶疏香,缀秋容如画。

鹊桥展,喜遇九霄嘉会,散作人间萧洒。

玉润悬弧,正云开晴乍。蚁浮樽、轩槛飘兰麝。

新声倚、弄笛红灯下。搬演文武衣冠,成六朝佳话。

问天孙、此夕应无价。堪相贺、秦陇烽烟罢。

画屏冷、客醉氍毹,看银河欲泻。

(0)

东风第一枝·其二赠傅去异令鲁山

梁苑词人,秦川贵介,翩翩早下双阙。

琴台曾否犹存,商馀有无堪蹑。

春风凫舄,到时正、芳原花发。

试听取、闾井弦歌,抛却故山烟月。

红烛灺、离尊未歇。骊唱罢、角声又咽。

人冲嵩少寒云,马嘶驿亭霁雪。

唐贤旧地,谁更把、风流重接。

好谱成、于荐新声,莫让当年前哲。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