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尘世、追求仙道的隐者形象。诗人以左手招来明月,右手引取清流,象征着隐者的高洁情操和对自然的亲近。他舍弃世俗之事,选择与赤松仙人相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春天与猿猴共吟啸,秋天与鹤鸟同飞舞,表现出隐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诗人笔下的隐者活了八百岁,夜间守护南柯一梦,早晨礼拜酒泉仙人,显示出其超凡的寿命和对仙道的虔诚。他手持玉杖,吹奏铁笛,饮酒于金杯之中,享受着醉乡的宁静,对世俗权力毫不在意,表现出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人自称是远古时代羲皇以上的隐士,不关心晋魏时代的纷争,认为即使是涓子这样的仙人也无法与自己相比。最后,诗人自比为访仙问道的人,希望能如陶渊明那样乘舟泛游武陵,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隐者的日常生活和心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士大夫在社会动荡中的理想追求。
半轮金镜,见横空千仞。飘泊韶华叹青鬓。
看烧残绛蜡,简点袖痕,筹往事、惟有泪花相赆。
人生无限恨,何事伤心,梦里愁魂暗相趁。
便珠楼十二,费尽黄金,人去后,金雁钿蝉难认。
只一点、相思仗东风,缄寄与伊行,更谁凭信。
放桃花画舫寻春。绿水回环,红雨缤纷。
嫩柳丝垂,莺簧乍啭,陌头骤起香尘。
雷塘何处,小桥流水,弥弥濏濏粼粼。
只莺花不改,无数箫声,占断芳晨。
伊道紫宫金弹,我道钿筝锦瑟,此恨平分。
且试向东风寄语,细与评论。是谁家、桃叶桃根。
鸦黄隐笑,蛾黛留颦。
偷傍犀帘,微揎翠袖,的的东邻。
明言未实,暗祝方真。
又是夕阳斜度,早难道且住为佳,踏遍黄昏。
回首千秋索下,猛忆三生石畔,记取腰身。
更莫向西园北里,轻掷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