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穷西原,行行迷远近。
陟岭如升天,下岭如入井。
绿树道上阴,青山水中影。
我来日已深,未觉成幽隐。
清风洒尘巾,明月照孤枕。
时复采黄花,微吟弄秋景。
出郭穷西原,行行迷远近。
陟岭如升天,下岭如入井。
绿树道上阴,青山水中影。
我来日已深,未觉成幽隐。
清风洒尘巾,明月照孤枕。
时复采黄花,微吟弄秋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西原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出郭穷西原,行行迷远近”开篇即展现出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对远方的向往。接着,“陟岭如升天,下岭如入井”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岭的陡峭与险峻,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绿树道上阴,青山水中影”两句,通过树木的浓荫和山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营造出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接下来,“我来日已深,未觉成幽隐”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幽静之地,但内心并未感到孤独或压抑,反而享受着这份宁静带来的愉悦。
“清风洒尘巾,明月照孤枕”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清风拂面,明月高悬,为诗人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最后,“时复采黄花,微吟弄秋景”以采花、吟咏秋景的小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闲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
不知几时岁,但见无昏晓。
闪闪青崖落,鲜鲜白日皎。
洒流湿行云,溅沫惊飞鸟。
雷吼何喷薄,箭驰入窈窕。
昔闻山下蒙,今乃林峦表。
物情有诡激,坤元曷纷矫。
默然置此去,变化谁能了。
贾生流寓日,扬子寂寥时。
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
渔为江上曲,雪作郢中词。
忽枉兼金讯,长怀伐木诗。
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
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
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
猿躩时能啸,鸢飞莫敢鸣。
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
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
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
余本岩栖客,悠哉慕玉京。
厚恩尝愿答,薄宦不祈成。
违隐乖求志,披荒为近名。
镜愁玄发改,心负紫芝荣。
运启中兴历,时逢外域清。
祗应保忠信,延促付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