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
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
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
休分别,那些儿妙处,无字称呼。虚中状若蓬壶。
寂静形忘一也无。
问三教根宗,谷神不死,灵源澄彻,诚意如愚。
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
仙儒佛,派殊而理一,到底同途。
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
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
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
休分别,那些儿妙处,无字称呼。虚中状若蓬壶。
寂静形忘一也无。
问三教根宗,谷神不死,灵源澄彻,诚意如愚。
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
仙儒佛,派殊而理一,到底同途。
这首元代王玠的《沁园春·三教一理》是一首融合了道教、儒家和佛教思想的词作,体现了作者对三教共通之处的深刻理解。词中以“金丹”、“太极”和“玄珠”象征三教的核心理念,强调心存至德和性悟真如的重要性。通过描述修炼过程中的“阖辟机关”与“抽添运用”,以及“返照回光”的修行方法,表达了回归本初、摒弃分别的境界。
“虚中状若蓬壶,寂静形忘一也无”描绘出一种空灵寂静的状态,强调三教的根源都源自于同一个内在的“无”或“一”。接下来,词人进一步探讨了三教的共同点,如“谷神不死”、“灵源澄彻”和“诚意如愚”,这些都是对精神修养的极高赞誉。
最后,“五气朝元,五常合一,五眼圆明烁太虚”展现了修行者内外兼修的成就,以及对宇宙真理的洞察。词的结尾总结道,尽管三教表面看来有所不同,但其根本道理是相通的,都在追求仙、儒、佛的同一精神归宿。
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三教融汇贯通的理解和对修行境界的高超见解。
图公西塾有蒋子,鹤立高材面如纸。
五十穷经不娶妻,孑身远渡辽河水。
我奇其人与之交,严城对酒风萧萧。
惊沙乍击野花落,海鹤忽鸣山月高。
读子诗歌一万首,何以抱才南北走。
为道高堂八十翁,西泠湖照庞眉叟。
学极富,家极穷。
著易灯吹破壁风,谋养因作三冬烘。
耕山不稳且坐食,老亲枵腹将何充。
丽谯打鼓戍乌急,雪涕迸寒元菟空。
蒋翁有子孝如此,南瞻再拜云峦起。
何必相逢始订交,两峰遥映千山峙。
庭前种柳柳尽枯,独子一本枯重苏。
愿将私意祝翁寿,顽木感动春扶疏,先生之寿天为符。
夙昔不齿浔州帅,冒封大国殊可愧!
跋扈抗命诸镇无,阴谋矫诏中朝祟。
龙舟仓卒向西巡,放兵大掠左江滨。
百官扈从纷相失,道路梗塞困小臣。
焦侯平乐城不守,单骑追驾向南走。
祗闻假道上乌蛮,何意投躯喂虎口!
浔帅乞降苦无由,要侯请解昔日仇。
杯酒未终侯遇害,遣儿来献焦侯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