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分宾朋聚,知音竹肉哀。
蛙喧南浦黑,鸿健北风来。
倒影楼悬水,侵寒露泻杯。
明宵规更满,留兴重徘徊。
忘分宾朋聚,知音竹肉哀。
蛙喧南浦黑,鸿健北风来。
倒影楼悬水,侵寒露泻杯。
明宵规更满,留兴重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北楼之上,眺望北方的景象与心境。首句“忘分宾朋聚”,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忘却身份地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怀。接着“知音竹肉哀”一句,运用了音乐与竹子的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对知音的渴望。
“蛙喧南浦黑”描绘了南边的池塘在夜晚的蛙鸣声中显得格外热闹,而“鸿健北风来”则展现了北方的鸿雁在强劲北风中的坚韧与自由。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坚韧精神的向往。
“倒影楼悬水,侵寒露泻杯”则是对北楼倒映在水面上的美景的描写,以及寒露滴落在酒杯上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沉。
最后,“明宵规更满,留兴重徘徊”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在明亮的夜晚聚集,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愿望,体现了他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珍惜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融。
闻君前日来,几时别乡县。
大江咫尺间,无由一相见。
忆昔会皇都,春风二月初。
看花驰骏马,换酒解金鱼。
嬉游凤凰台,纵览鳷鹊观。
兴来动豪吟,落笔词华焕。
欢遇惜未久,暌违似参商。
君先归广海,我独向滁阳。
君今又南还,谓言忆慈母。
朝看庐阜云,暮宿西江雨。
行经十八滩,指日度梅关。
家山应不远,遥见白云山。
山中有仙人,扫花坐磐石。
闻君已归来,携琴喜相即。
授君长生诀,遗君九节蒲。
调笑碧霞里,此乐谁能如。
嗟予久别家,瞻云泪盈袖。
何日承恩回,堂前祝亲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