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笛》
《笛》全文
唐 / 张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雁起雪云夕,龙吟烟水空。

虏尘深汉地,羌思切边风。

试弄阳春曲,西园桃已红。

(0)
注释
紫清人:形容人气质高洁。
月堂:月光下的厅堂,可能指宫殿或雅致的室内空间。
雁:大雁,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
龙吟:龙的吟啸,比喻优美的音乐或壮丽的景象。
虏尘:敌人的战尘,代指战争。
汉地:汉朝的领土,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羌思:羌族人的思绪,可能指边境的忧虑或思乡之情。
边风:边境地区的风,常带有边疆的气息。
阳春曲:春天的乐曲,寓意欢快或美好的事物。
西园:西边的园林,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桃已红:桃花已经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翻译
一位紫色清雅之人吹奏着一支笛子,乐声飘荡在月光下的厅堂。
大雁在傍晚如雪的云层中飞起,龙吟之声回荡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之上。
敌人的尘土深深侵入了汉家的土地,边疆的思绪伴随着强烈的边风。
试着演奏一曲春天的乐章,西园的桃花已经盛开红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音乐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两句,以优美的意象设定了诗歌的氛围,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雁起雪云夕,龙吟烟水空”则是对景色的描绘,其中“雁起”指的是大雁飞翔,“雪云夕”暗示了寒冷的气候,而“龙吟”则象征着笛子的声音,如同龙的吟唱,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的“虏尘深汉地,羌思切边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受,“虏尘深汉地”指的是边塞地区的沙土飞扬,而“羌思切边风”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羌”,通常是指古代西北民族,借以表达对遥远地方的情感寄托。

最后,“试弄阳春曲,西园桃已红”两句,则是诗人在边塞环境中寻找一丝慰藉之情。通过吹奏春日的乐曲,以及观赏到西园中已经盛开的桃花,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为诗人的内心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也反映出其边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张祜

张祜
朝代:唐   字:承吉   籍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   生辰:hù)(约785年—849年?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猜你喜欢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心期怅已阻,交道复何如。

自我辞丹阙,惟君到故庐。

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

邻犬吠初服,家人愁斗储。

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

穷巷闻砧冷,荒枝应鹊疏。

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临水仍挥手,知音未弃余。

(0)

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莱子昼归今始好,潘园景色夏偏浓。

夕阳流水吟诗去,明月青山出竹逢。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

佳期少别俄千里,云树愁看过几重。

(0)

赠弘泉上人

洗足下蓝岭,古师精进同。

心知溪卉长,居此玉林空。

西殿宵灯磬,东林曙雨风。

旧峰邻太白,石座雨苔濛。

(0)

送神邈法师

柳絮落濛濛,西州道路中。

相逢春忽尽,独去讲初终。

行疾遥山雨,眠迟后夜风。

绕房三两树,回日叶应红。

(0)

送马向入蜀

游子出咸京,巴山万里程。

白云连鸟道,青壁遰猿声。

雨雪经泥坂,烟花望锦城。

工文人共许,应纪蜀中行。

(0)

金谷览古

金谷园中数尺土,问人知是绿珠台。

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