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境游山二首·其一》
《出境游山二首·其一》全文
唐 / 王勃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

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0)
注释
源水:指河流的源头。
山阿:山间的曲处,指山谷。
驱羊:赶羊。
走兔:奔跑的兔子。
投巾:古代习俗,猎人披巾以诱捕野兔。
洞晚:山洞的夜晚。
古树:古老的树木。
峰斜:倾斜的山峰。
磴叠:石阶重叠。
上鱼鳞:形容石阶排列如鱼鳞般紧密。
化鹤:化身为鹤,指成仙。
元龟:长寿的大龟,象征长寿。
六代:六个朝代,泛指时间久远。
浮云:比喻短暂的事物。
沧海:大海,这里指过去的广阔世界。
成尘:变成尘土,比喻消逝或变得渺小。
翻译
源头之水终究无法行进,山间若有人迹出现。
赶羊前行先要移开巨石,奔跑的兔子想要躲避披上头巾。
山洞里的晚秋泉水清凉,岩石旁古老的树木常显新意。
倾斜的山峰连着鸟的翅膀,石阶重叠犹如鱼鳞向上。
化为仙鹤已有千年岁月,神龟也历经六个朝代的春天。
如今浮云可驾驭,沧海也已变为尘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超脱世俗的出尘之志。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 这两句以疑问的形式,勾勒出了山谷深邃、人迹罕至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片未被发现之地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野兽活动的情形,通过羊石相触、兔巾交织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一面。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 这两句则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感悟,洞中泉水随季节转凉,而岩上的古树却依旧苍翠,表现出自然界超越时光变化的永恒性。

"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 这两句以形象鲜明的比喻,将山峰、鸟翼和磴石、鱼鳞联系起来,强化了山水景观的动态美感。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这两句借用了道家修炼成仙的意象,以及传说中的神龟,表达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向往。

"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决心与展望,愿乘云而去,达观沧海变幻为常尘的境界,表达了出世超俗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生动比喻,以及对于时间、空间和生命永恒性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朝代:唐   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生辰:649或650~676或675年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猜你喜欢

寄孟宾于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0)

秋浦歌十七首·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0)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四

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

(0)

题仙娥驿

商山食店大悠悠,陈鹖䭔锣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0)

海上和郎戬员外赴倅职

宋玉逢秋何起悲,新恩委寄好开眉。

班升鸳鹭频经岁,任佐龚黄必暂时。

乍对烟霞吟海峤,应思蘋蓼梦江湄。

一朝凤诏仲徵入,鹏化那教尺鴳知。

(0)

感秋书事

宦途憔悴雪生头,家计相牵未得休。

红寥白蘋消息断,旧溪烟月负渔舟。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