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孟宾于》
《寄孟宾于》全文
唐 / 李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

(0)
注释
初:初次。
携:携带。
书剑:书籍和剑,象征求学和抱负。
别:离开。
湘潭:地名,在湖南。
金榜: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
标名:榜上有名。
第十三:排名。
昔日:过去。
声名:名声。
喧:喧闹。
洛下:洛阳。
诗价:诗歌的价值。
满:遍布。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长:长久。
为:担任。
邑令:县令。
情终屈:内心有所委屈。
纵处:即使处于。
曹郎:闲散官职,如郎中。
莫学:不要效仿。
冯唐:汉代官员,因年老被免职。
便休去:就立即退隐。
明君:贤明的君主。
晚事:晚年的事迹。
未为惭:并不感到羞愧。
翻译
初次带着书剑离开湘潭,金榜题名位列第十三。
往昔在洛阳名声显赫,如今江南诗作价值倍增。
长久担任县令内心略有委屈,纵然身处闲职志向未消。
不要学冯唐就轻易退隐,因为明主的晚景并不令人羞愧。
鉴赏

这首诗是李昉的作品,写于唐末宋初之际。诗人在此通过自述早年的科举经历和对未来抱负的表达,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志向。

“初携书剑别湘潭,金榜标名第十三。”两句,描绘了诗人年轻时怀揣着书本和剑(象征学问和武艺),离开湘潭(湖南地区)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排名第十三。

“昔日声名喧洛下,近来诗价满江南。”这两句表明诗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小有成名,声名远播至洛阳(古都),而近来更是以诗歌闻名于江南地区,诗歌的价值和地位得到了普遍认可。

“长为邑令情终屈,纵处曹郎志未甘。”这里的“邑令”指的是地方官员,诗人表达了即便是担任这样的职务,也感到自己的抱负尚未得到充分实现,不满足于现状。

“莫学冯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为惭。”最后两句则是在劝诫某位朋友(孟宾),不要效仿历史上的冯唐轻易放弃追求。诗人提醒说,对于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即使是末年的作为也不应感到羞愧。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不甘平庸,充满了对未来无限憧憬和期待的情怀,同时也体现出了作者对于个人抱负与社会地位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李昉
朝代:唐   字:明远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生辰:925年-996年2月22日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猜你喜欢

五月调兵赴绥阳·其一

五月南征亟出师,黄尘眯目汗流衣。

衰翁偃仰犹嫌暑,惭愧军中几日归。

(0)

赠染笺周方大

曾见东溟涌日轮,霞流丹穴锦回文。

蓉城昨夜西风壮,捲入春膏五色云。

(0)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其六五台

去礼文殊宝刹开,倚空峦岫郁崔嵬。

金函奉旨传香至,白氎图形载法来。

心镜象悬天外月,教筵狮吼地中雷。

还将拂子閒拈起,更上翻经第一台。

(0)

题定武兰亭

茧纸香随玉匣遗,宝书天上世难知。

狼烽几堕昆明劫,蝉翼犹传定武碑。

晓雨苔花侵捣石,秋山柿叶费临池。

东都已往谁能继,神物终烦谨护持。

(0)

里墩田家

去市二三里,居山八九家。

雨馀添菜荚,霜后出梅花。

谷稔冬饶酒,泉甘日美茶。

俗淳人事简,容我傲烟霞。

(0)

还家

避难三迁久,还家一岁馀。

乱中全子舍,兵后保先庐。

池废草留密,径存林伐疏。

室堂聊讯扫,未敢计空虚。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