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寻逢所忆,乞食又山城。
花尽月将杪,坐深潮始生。
樵风过梵呗,鸟迹点经行。
一饱春林雨,清机纵复横。
相寻逢所忆,乞食又山城。
花尽月将杪,坐深潮始生。
樵风过梵呗,鸟迹点经行。
一饱春林雨,清机纵复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寻找古峰上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
首句“相寻逢所忆”,表达了诗人对古峰上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寻找过程中的期待与喜悦。接着,“乞食又山城”则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旅行或游历的过程中,通过乞食来体验当地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山城独特风情的向往。
“花尽月将杪,坐深潮始生”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山城景象,月色渐晚,花已凋零,但潮水却开始涨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这不仅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沉思与感悟。
“樵风过梵呗,鸟迹点经行”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禅意。樵风,即山间的清风,梵呗则是僧侣诵经的声音,鸟迹则是自然界的生命痕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自然与宗教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饱春林雨,清机纵复横”表达了诗人饱餐一顿后,内心得到了满足和平静。春林雨象征着大自然的恩赐,而“清机”则比喻心灵的纯净与清明。这句话不仅总结了诗人的这次经历,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简单而纯粹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禅宗精神的探索,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为爱千竿玉,垂阴似古城。
弟兄俱挺立,文献各标名。
握粟亲年晚,浮家越浪轻。
相期早得意,还伴此君清。
明经六十未收科,自取南宫计若何。
来岁须将一战霸,浮家今厌百程过。
预愁菊蕊行中破,还喜梅花到后多。
从古功名致身早,误随陶令晚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