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六十未收科,自取南宫计若何。
来岁须将一战霸,浮家今厌百程过。
预愁菊蕊行中破,还喜梅花到后多。
从古功名致身早,误随陶令晚蹉跎。
明经六十未收科,自取南宫计若何。
来岁须将一战霸,浮家今厌百程过。
预愁菊蕊行中破,还喜梅花到后多。
从古功名致身早,误随陶令晚蹉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的作品,名为《送丁子齐主簿》。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征战胜利的期望。
“明经六十未收科,自取南宫计若何。”这两句开篇就设定了一种急迫的心情,诗人在紧张地计算着时间,似乎有什么事情需要在年关前完成,但具体是什么却留给读者去想象。这里的“明经六十”可能是指时间紧迫,而“南宫计若何”则暗示了诗人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来岁须将一战霸,浮家今厌百程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征战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目前不安定生活的不满。这里的“一战霸”显示出诗人的豪迈志向,而“浮家今厌百程过”则透露出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远方的向往。
“预愁菊蕊行中破,還喜梅花到后多。”这两句通过菊黄和梅花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菊花代表着高洁和坚持,而“菊蕊行中破”则可能是对某种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担忧。而梅花常象征着坚韧不拔和寂寞,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喜悦。
“从古功名致身早,误随陶令晚蹉跎。”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功业成就的反思。这里的“从古功名”指的是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功名,而“误随陶令”中的“陶令”可能是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追求功业和个人理想的反思,以及对未能早日成就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征战胜利、自然景物以及个人的情感与反思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诗人在送别之际,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还透露出了自己对于未来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宦游何所得,岁岁客殊方。
驰骛不自已,别离是寻常。
资身素无策,遐愧工与商。
光景一何速,瞥然度飞黄。
瀛州良不恶,复到澄清堂。
借问堂中人,生平有何长。
梦想枌榆社,披襟坐藜床。
晦息存夜气,晨兴玩天光。
云胡不归去,老大徒悲伤。
秋雨忽开霁,乾坤变清凉。
偶于职守外,沿檄监文场。
诸生竞葩藻,寸晷何仓皇。
藩臣喜扬激,宾筵秩觥觞。
秋阳暖慈闱,春风游帝乡。
瓶中有红腐,稳慱大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