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恐为羞,献于羹,献于墙,俎豆闻之矣;
斯须不可去,谋之野,谋之邑,王帛云乎哉。
咫尺恐为羞,献于羹,献于墙,俎豆闻之矣;
斯须不可去,谋之野,谋之邑,王帛云乎哉。
此联描绘了礼部瀛洲园堂内庄严肃穆的氛围,通过“咫尺”与“斯须”的对比,强调了礼仪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重要性。"咫尺恐为羞",意指即使距离很近,也需保持礼仪,避免失敬。"献于羹,献于墙",形象地展示了礼仪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无论是食物还是墙壁,都需遵循一定的礼制。"俎豆闻之矣",进一步说明了礼仪在各种场合的重要性,如同祭祀时所用的俎豆,不可或缺。
后半部分“斯须不可去”,表达了礼仪在瞬间的重要性,即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忽视。"谋之野,谋之邑",则体现了礼仪不仅适用于个人或小团体,更关乎国家和社区的治理。"王帛云乎哉",以“王帛”象征国家的权力和资源,强调了礼仪对于维护国家秩序和稳定的关键作用。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生活细节与国家治理的宏大主题,既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对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