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
之子西南秀,名在贤能书。
薄禄且未及,故山念归欤。
迢迢三千里,返驾一羸车。
玉垒长路尽,锦江春物馀。
此行无愠色,知尔恋林庐。
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
之子西南秀,名在贤能书。
薄禄且未及,故山念归欤。
迢迢三千里,返驾一羸车。
玉垒长路尽,锦江春物馀。
此行无愠色,知尔恋林庐。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士人在京城求学、做官的经历以及最终归乡的场景。开篇“蜀国本多士,雄文似相如”两句表明蜀地人才济济,文采飞扬,如同古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一般。这位士人之子在西南地区也颇有名声,被载入贤能之书。然而“薄禄且未及”,意味着他还没有得到预期的官职与待遇,故而“念归欤”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接着,“迢迢三千里,返驾一羸车”写出了归途的遥远和艰辛,以及他乘坐的一辆破旧马车。诗人通过“玉垒长路尽,锦江春物馀”这两句,描绘出归乡路上所见到的壮丽山川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此行无愠色,知尔恋林庐”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士人的理解,他明白对方在这次离别之后,对于家乡的山水田园仍然怀有深厚的情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喜爱,更是对于平淡生活和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以及对归乡路上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士人的理解与同情,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在追求功名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和抉择。
君为王,我为后,结发相从期白首。
君为奴,我为婢,人间反覆何容易。
为婢不离家,为奴去适吴。
死生未可测,离别在斯须。
君谓妾勿悲,忍耻乃良图。
自怜儿女情,能不啼乌乌。
仰看庭前树,一岁一荣枯。
与君若有重荣日,匆匆未可弃褕翟。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