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悲秋》
《悲秋》全文
宋 / 黄公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0)
注释
西风:秋风。
高斋:书房或高处的房间。
别浦:河流入海的地方,这里指远方的水边。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有担当的男人。
儿女悲:儿女情长的悲伤。
翻译
秋风吹过万里,傍晚时分吹进我的书斋,我独自惆怅地望着远方。
远处的水边,两艘船扬帆而去,广袤的原野尽头,天空四面延伸。
雨后天气似乎要放晴,山中的鸟儿欢快地鸣叫,初秋的凉意让井边的梧桐感知到了。
作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我心中充满对时局的感慨,不会像楚地的人们那样儿女情长地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悲秋》,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悲秋之情。首句"万里西风入晚扉",以西风入夜的画面开启,渲染出秋意的浓厚和季节的转换。"高斋怅望独移时",诗人寓情于景,通过独自凭栏的怅望,流露出孤独与思考的情绪。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诗人描绘了远处江边,两艘船扬帆远去的景象,与眼前无尽的平坦草地和天际相接,形成开阔而寂寥的画面,寓含离别之感。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雨后将晴的天气让山鸟欢腾,而井边梧桐的寒声则透露出秋的凉意,动静结合,进一步烘托出秋天的氛围。

最后两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诗人表达出作为一个有志之士,不应像楚地儿女般为个人情感所困,而应关注国家时事,体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品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个人抱负的坚守,展现了宋代理性与豪放并存的诗风。

作者介绍
黄公度

黄公度
朝代:宋   号:知稼翁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生辰:1109~1156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猜你喜欢

九月四日重至东阳寄杭诸友·其一

握手行江曲,寂寞破清谈。

离愁浩无际,烟波逐征帆。

白蘋飘秋渚,青松依石岩。

欸乃一声去,江流暮色涵。

回首系篷处,灯火落两三。

(0)

沭阳道中

歉岁廑行路,路旁榆柳疏。

冷春过谷雨,荒店宿桑墟。

村夜少鸡犬,客餐珍菜蔬。北来谁马首?

不敢问乡闾。

(0)

题泊处江山二首·其一

碧峰列似屏,澄江渟如镜。

镜心入屏影,华缛隐空净。

当此系我舟,自然惬幽性。

散步聊俯仰,移情始讴咏。

静夜已堪怜,圆辉矧方盛。

(0)

山中寻王蜀子,晚归东村

心识幽栖处,闲寻未觉劳。

山深落日近,秋尽暮天高。

短彴通人迹,长松坠鹤毛。

却回云际宿,还听海门涛。

(0)

溪上,寄子受兄弟

一绝驰骋志,再经岁月周。

时时出里门,闲闲俯清流。

烟树含远翠,好鸟鸣春洲。

岁初始耕作,雨余变田畴。

节易恻中念,景和感昔游。

况子隔城阙,何以慰远愁。

(0)

秋日东园闲居四首·其四

本无家计累,容易作闲身。

买药寄山客,写诗呈故人。

微霜竹篱净,晓日石床新。

园里菊花发,又堪招近邻。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