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人家带暮烟,日斜维棹小桥边。
桑间试问缲丝女,此是春蚕第几眠。
湖上人家带暮烟,日斜维棹小桥边。
桑间试问缲丝女,此是春蚕第几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江南水乡傍晚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湖畔人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首句“湖上人家带暮烟”,以“带”字巧妙地将湖面与远处的烟雾相连,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日斜维棹小桥边”一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夕阳西下,渔民收网归家的情景,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跃然纸上,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桑间试问缲丝女,此是春蚕第几眠。”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主题,将视线转向了田间地头,通过询问正在忙碌的缫丝女,不仅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勤劳的美好品质。春蚕的辛勤工作,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上人家、日落、小桥、桑田和缫丝女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生活气息的场景,展现了明代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我行自幽蓟,历览道途赊。
夙夜将臣节,文章忝国华。
畏人潜问柏,避邑屡回车。
伏石形疑虎,恒山势似蛇。
古原丛枳棘,平野莽风沙。
息驾寻冰井,休徒倚岸花。
旱云朝带雨,火岫晚蒸霞。
暑月罢征传,秋风待使槎。
东山咏果裸,南国沤苴麻。
晋俗多栽枣,梁亭始灌瓜。
嗟予惯行役,那得久无家。
江清隐士居,学道且耽书。
种药资山税,搴萝葺涧庐。
在家称孝弟,出户侣樵渔。
百念遣时累,一心如古初。
教儿抄洞卷,课仆理园蔬。
为乐常知足,虽贫不愿馀。
无粮因养鹤,有沼为观鱼。
闻此契心赏,将乘下泽车。
贤卿论叔代,夫子实才雄。
盟定全生后,名垂不死中。
相桓仁岂忝,结鲍契谁同。
稍乏图王器,终成翌霸功。
一匡谋乃合,三逐耻曾蒙。
系槛心何在,持盈戒未终。
饥乌残堞暮,春树古台空。
最胜思遗事,泱泱表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