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
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
言游虞仲两高卧,冢柏高与浮云齐。
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
东旺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
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亦嗟宣尼。
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
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
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
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
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
言游虞仲两高卧,冢柏高与浮云齐。
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
东旺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
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亦嗟宣尼。
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
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
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城北前往城西途中所见的日落景象及沿途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感慨。
首句“我从城北来城西,正中日影已渐低”点明行程方向与时间,日影渐低暗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接着“琴川七道响如箭,日月湖好分东西”,以琴川之水比作箭矢,生动描绘水流之急,而日月湖则将天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形象地展现了日落时分的景色。
“言游虞仲两高卧,冢柏高与浮云齐”两句,诗人通过想象古代贤者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何应尚父亦来此,世去已远愁无稽”则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东旺里接太伯冢,一县已判东西姬”描述了地理上的划分,以及历史上的文化传承。“澹台南游亦曾到,吾道东亦嗟宣尼”则进一步延伸至儒家文化的追寻与感慨。
最后,“奔车我已愧伯夷,抚剑切莫谈要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反省与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千年遗事若转瞬,海色黯惨山低迷”总结了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人行深竹苦寥寂,怪鹊飞上山坡啼”以深竹的寂静与怪鹊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神秘的氛围。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落景下高堂,进州泛回溪。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
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
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
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江汉山重阻,风云地一隅。
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
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
平生心已折,行路日荒芜。
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
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
云天扫空碧,川岳涵馀清。
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
眷言王乔舄,婉娈故人情。
复此亲懿会,而增交道荣。
沿洄且不定,飘忽怅徂征。
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
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
予为楚壮士,不是鲁诸生。
有德必报之,千金耻为轻。
缅书羁孤意,远寄棹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