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景下高堂,进州泛回溪。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
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
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
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落景下高堂,进州泛回溪。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
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
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
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
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
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
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秋天泛舟于山间溪流的景象和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落景下高堂,进州泛回溪。”开篇两句,诗人先是居于高堂之上观赏落下的山色,然后乘舟进入州城,沿着曲折的溪流而行。这里既描绘了诗人的视野,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谁谓筑居小,未尽乔木西。”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的住所感到满足,虽然别人可能认为他的居所较小,但他自己觉得那些未被完全开发的乔木之西仍然广阔,可以供他遨游思考。
“远郊信荒僻,秋色有馀凄。”诗人在远离尘嚣的乡间,以为信任那里的自然和宁静。秋天的颜色显得有些萧瑟,但正是这种凄美感染着诗人的心灵。
“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山峰上的积雪如织布一般洁白,而云层则轻柔地笼罩在山脊之上,如同细丝一般。
接下来的几句:“童戏左右岸,罟弋毕提携。翻倒荷芰乱,指挥径路迷。”描绘了孩童们在溪边嬉戏,使用渔网捕鱼,荷叶被水波弄翻,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无序。
“得鱼已割鳞,采藕不洗泥。人情逐鲜美,物贱事已睽。”诗人捕获到鱼后便剥去鱼鳞,采集藕菜也不去清洗泥土。这两句通过对待物的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物产的尊重和顺应,以及他对于世俗价值观的超脱。
“吾村蔼暝姿,异舍鸡亦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在的村庄有着深厚的情感,就像其他鸟类选择不同的栖息地点一样自然。
最后几句:“萧条欲何适,出处无可齐。衣上见新月,霜中登故畦。浊醪自初熟,东城多鼓鼙。”诗人感到自己的心情有些萧索,但在这种自然环境中,他找不到更好的归宿。他看到衣服上映照着新月的光辉,在寒冷的霜晨登上曾经常去的田埂。同时,自己酿造的酒已经初步成熟,而远处东城中的鼓声则多了起来。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荆卿本豪士,渐离亦高流。
舞阳虽少小,杀人如芟苗。
眇然三匹夫,挟燕与秦仇。
悲歌酒后发,涕下不能收。
猛气惊俗胆,奇节招世尤。
见者徒骇顾,那能谅其由。
我生千载后,缅兹如有投。
时违动自妄,忽作燕京游。
短褐入沽肆,酒至思若抽。
念彼屠与贩,零落归山丘。
皇皇盛明世,六辔控九州。
七首蚀野土,广道鸣华釐。
寸规不可越,安用轲之俦。
我思远及之,旷若林与鹙。
凤鸟不可得,苍鹰以为求。
自为灌园子,职在耒耜间。
秋来耕耨罢,独往仍独还。
河水清且涟,紫蓼被其湾。
踌躇落日下,聊用娱心颜。
瓠叶黄以萎,其下生茅菅。
遂恐穿堤岸,嘉蔬受扳援。
丁宁戒僮仆,耰锄当宿闲。
晏安不可为,古称稼穑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