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戴京洛,承家保土疆。
伐唐曾助旅,纳越遂来王。
试看尸还社,不离梓与桑。
千秋为民意,博得号钱塘。
历世戴京洛,承家保土疆。
伐唐曾助旅,纳越遂来王。
试看尸还社,不离梓与桑。
千秋为民意,博得号钱塘。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人物在京城和地方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诗中提到的人物曾经参与了对唐朝的支持,并最终成为国王,展现了其卓越的功绩。诗中“试看尸还社,不离梓与桑”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即使身在高位,也不忘本,始终心系家乡的情感。最后,“千秋为民意,博得号钱塘”则赞扬了这位历史人物为人民谋福利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与怀念,被尊称为“钱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颂扬了忠诚、奉献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
十年孤迹寄侯门,入室升堂忝厚恩。
游遍春郊随茜旆,饮残秋月待金尊。
车鱼郑重知难报,吐握周旋不可论。
长恸裴回逝川上,白杨萧飒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