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夫十年江海客,岸草汀鸥随步屧。
稍收晚景付长竿,河伯供鱼慰弹铗。
烟云不锁北阙心,飞出乱山青万叠。
束书却入国东门,觚棱瑞日明书笈。
蹇驴破晓踏春泥,谁家暖气生牙颊。
门前宾客鄙可怜,纷如寒蚕饥望叶。
主人看屋客看地,士气萧条无一捻。
迩年恰得玉堂家,名在执鞭犹炜烨。
玉堂丈人廊庙资,宝带垂鱼光绕胁。
棣萼青春自一门,璇题白日常三接。
侧闻好士礼作罗,纤鳞弱翮归渔猎。
蹉跎岁晚曳裾人,半彫鬓绿仍随牒。
涧溪幽菜傥可羞,试杂万钱聊一筴。
鄙夫十年江海客,岸草汀鸥随步屧。
稍收晚景付长竿,河伯供鱼慰弹铗。
烟云不锁北阙心,飞出乱山青万叠。
束书却入国东门,觚棱瑞日明书笈。
蹇驴破晓踏春泥,谁家暖气生牙颊。
门前宾客鄙可怜,纷如寒蚕饥望叶。
主人看屋客看地,士气萧条无一捻。
迩年恰得玉堂家,名在执鞭犹炜烨。
玉堂丈人廊庙资,宝带垂鱼光绕胁。
棣萼青春自一门,璇题白日常三接。
侧闻好士礼作罗,纤鳞弱翮归渔猎。
蹉跎岁晚曳裾人,半彫鬓绿仍随牒。
涧溪幽菜傥可羞,试杂万钱聊一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十年漂泊江海后的归乡情景,反映了其对家园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岸草、汀鸥、烟云等,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人用“鄙夫十年江海客”开篇,直接点出了自己的漂泊生涯和归乡的心情。接着,“岸草汀鸥随步屧”则是对其行走过程中的景象描写,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稍收晚景付长竿,河伯供鱼慰弹铗。”这里通过捕捉晚景和接受河神馈赠之鱼的意象,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满足和乐观。
“烟云不锁北阙心,飞出乱山青万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胸襟开阔,对自由自在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
“束书却入国东门,觚棱瑞日明书笈。”诗人回到故乡之时,将书籍收好,准备重新开始学术生活,这反映了其对于文化和知识的重视与追求。
“蹇驴破晓踏春泥,谁家暖气生牙颊。”这里通过早晨骑驴踏春泥及感受到的温暖气息,描绘了一幅春日田园生活图景,让人感到诗人对平静乡村生活的向往。
“门前宾客鄙可怜,纷如寒蚕饥望叶。”这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来访者和贫困者的同情心,通过寒蚕饥饿望叶的形象,抒写出一种悲悯之情。
“主人看屋客看地,士气萧条无一捻。”这两句诗表达了主人与宾客之间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不同关注,以及士人在艰难时世中所表现出的凄凉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迩年恰得玉堂家,名在执鞭犹炜烨。玉堂丈人廊庙资,宝带垂鱼光绕胁。”则是对诗人得到的荣誉和地位的描述,以及他所处家庭环境的富裕。
“棣萼青春自一门,璇题白日常三接。”这一句通过对花开和书信往来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交流和精神生活的重视。
最后几句“侧闻好士礼作罗,纤鳞弱翮归渔猎。蹉跎岁晚曳裾人,半彫鬓绿仍随牒。”则是对友人的礼物和诗人的自我形象的描绘,以及老年时期的生活状态。
“涧溪幽菜傥可羞,试杂万钱聊一筴。”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晚年仍然关注生活之美好,通过对野菜和金钱的描写,传递了一种平淡而又满足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
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馀怨。
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
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
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
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
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
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望君舟已远,落日潮未退。
目送沧海帆,人行白云外。
江中远回首,波上生微霭。
秋色姑苏台,寒流子陵濑。
相送苦易散,动别知难会。
从此日相思,空令减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