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拥坐听潮音,宝刹曾迂玉驾临。
佛法晓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练浦归时树欲阴。
拟问楞伽嗟已别,楚江飞锡暮沉沉。
万人拥坐听潮音,宝刹曾迂玉驾临。
佛法晓敷三藏秘,帝恩春及九原深。
钟山坐处花频雨,练浦归时树欲阴。
拟问楞伽嗟已别,楚江飞锡暮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吴僧日章讲师应召参与蒋山的佛事活动后,众人簇拥聆听佛法,场面庄重而神圣。他曾有幸迎接皇上的驾临,佛法广布,深受皇帝恩泽。讲师离开钟山时,花雨频繁,树木似乎也在为之阴凉,显出佛法的感化力。诗人感叹讲师即将离去,不禁追忆起他曾讲授的《楞伽经》,而讲师乘船过楚江,暮色沉沉,留下深深的离别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法师的敬仰与对佛法传播的赞美。
温气冰底归,忽忽六过旬。
园林改柯叶,鸟声日日新。
耕稼百年外,四郊无短闉。
高丘试顾望,俯仰迹已陈。
信陵松郁郁,不见曩时人。
空怀负暄赏,莫望属车尘。
腹中书万卷,阽死沟壑滨。
投壶与射覆,一笑物皆春。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
花枝瘦。
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
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
君知否。
千里犹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