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危前诺,中宵喜见星。
夜寒依竹轿,晓雾出茅亭。
沧海归人瘦,孤峰向我青。
入山真恨晚,举首愧山灵。
风雨危前诺,中宵喜见星。
夜寒依竹轿,晓雾出茅亭。
沧海归人瘦,孤峰向我青。
入山真恨晚,举首愧山灵。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诗人郑孝胥所作的《伯潜约游鼓山》。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伯潜在风雨之后,深夜期待明月星空的场景。他们乘竹轿穿行于寒冷的夜晚,清晨时分又置身于茅亭之外,雾气缭绕。诗人以沧海归人的形象自比,形容自己旅途疲惫而心境孤独,但山峰的青翠依然给他带来慰藉。诗人遗憾未能早些入山,抬头仰望山灵,深感愧疚,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游山水的期待与感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
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
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
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
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
无聊敧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
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
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
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
讲学亦贵博,不废纸上陈。
王充与李邕,世岂无若人。
中秘未许见,市肆何所闻。
童君家多书,乃为我辈虑。
安用蓬莱山,万卷皆聚此。
又复附益之,秦碑及周鼓。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持此分雅俗,清渭映浊泾。
不贿屋自润,无爵身亦荣。
好事时相过,不惮倒屣迎。
挥麈言有味,寂如无市声。
孰如汉中郎,孰似楚左史。
孰能诵亡书,孰解作奇字。
是中犹渊海,随取即随有。
或问贾几何,还可商度否。
掀髯笑谢客,吾非鬻书叟。
天上一灯满,引起万灯明。
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
西母瑶池称寿,南守锋车催觐,二美一时并。
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心事好,天与寿,鬓长青。
不将钟鼎为乐,念念在朝廷。
此母宜生此子,须有医时良策,寿国福苍生。
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
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旁围。
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