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群然著珠履,谁肯捧铜盘。
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群然著珠履,谁肯捧铜盘。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杂咏一百首·其一》。从这四句诗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战争和争斗的悲哀与无奈之情。
"两国争衡际,诸君袖手观" 表示两个国家之间因为权力和利益而产生的冲突,人们只得旁观其变,无法介入。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体现出诗人对于这种无谓纷争的忧虑。
"群然著珠履,谁肯捧铜盘" 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一种讽刺之意。"群然著珠履" 形容的是贵族或官员们华丽的装扮,而"谁肯捧铜盘" 则是说在这种战争和争斗中,没有人愿意去承担责任或做出牺牲。这两句诗强调了社会上层阶级对于国家大事的冷漠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力感和悲观情绪。
我年四十时,筑舍受一廛。
岁月不贷人,殆将五十年。
初非楩楠材,既久理岂全。
惨淡窘风雨,亦复补破穿。
竹椽与绳枢,岂敢求牢坚。
今朝忽自顾,衰疾方沉绵。
不知此残躯,与屋谁先颠。
粥药幸粗给,儿稚满目前。
敛藏虽甚薄,犹胜死道边。
一笑推枕起,无酒亦陶然。
秋山瘦益奇,秋水浅可涉。
出城西风劲,拂帽吹脱叶。
新霜拆栗罅,宿雨饱豆荚。
枯柳无鸣蜩,寒花有穿蝶。
郊行得幽旷,颇觉耳目惬。
断云北山来,欣然与之接。
挂冠易事尔,看镜叹勋业。
永怀桑乾河,夜渡拥马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