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灯满,引起万灯明。
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
西母瑶池称寿,南守锋车催觐,二美一时并。
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心事好,天与寿,鬓长青。
不将钟鼎为乐,念念在朝廷。
此母宜生此子,须有医时良策,寿国福苍生。
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
天上一灯满,引起万灯明。
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
西母瑶池称寿,南守锋车催觐,二美一时并。
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心事好,天与寿,鬓长青。
不将钟鼎为乐,念念在朝廷。
此母宜生此子,须有医时良策,寿国福苍生。
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水调歌头·寿黄殿护母》,是一首表达对母亲健康长寿和祝愿之情的诗篇。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巧的构思,通过天上星辰与人间事物的比喻,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孝心。
诗的开头“天上一灯满,引起万灯明”运用了天上的星宿来比喻母亲的寿命和光芒,如同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引领着其他星辰散发出耀眼的光辉。紧接着,“不知今夕何夕,平地有蓬瀛”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如同大地上的蓬瀛一样坚韧不拔。
“西母瑶池称寿,南守锋车催觐,二美一时并”中,“西母瑶池”指的是西王母,即中国神话中的长生不老的仙女,这里用来比喻母亲的寿命和尊贵。而“南守锋车催觐”则是说母亲的安全和平安如同南方守护者的坚固防御。两者并列,强调了对母亲健康长寿的双重祝愿。
“一点魁星现,长侍老人星”中,“一点魁星”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二颗星,它是古代测定方向和时间的重要参考点。在这里,它象征着稳定和恒久,而“长侍老人星”则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长期侍奉在母亲身边,像北极星那样不变。
“心事好,天与寿,鬓长青”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愿望是母亲健康长寿,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精神状态良好,与天地相应,头发长而黑,象征着青春和活力。
“不将钟鼎为乐,念念在朝廷”则是在说诗人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把对母亲的思念放在心中的重要位置,时刻牵挂。
最后,“此母宜生此子,须有医时良策,寿国福苍生。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中,“此母宜生此子”表达了对母亲和自己的健康长寿的祝愿,而“须有医时良策”则是在寻求能够保障他们健康长寿的好方法。“寿国福苍生”是希望国家和人民都能享受长久的幸福和安宁。最后两句,“子自坐黄阁,母自课黄庭”可能在表达诗人和母亲各自有自己的修炼之地,保持心灵的平和与健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运用,以及深情的孝心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时间和家庭的深刻思考。
一片云飞堕。乍持来、瑶笺烂漫,郇公五朵。
湖海楼头高百尺,也赏绿窗吟课。
惭愧杀、论班说左。
多少英才门下士,更传灯、分与兰闺火。
珠玉似,咳和唾。愁人今向愁城坐。
悔髫龄、涂鸦几字,外间流播。
冰雪聪明天付与,未免言之太过。
况齿及蛾江血涴。
父榇未归儿远适,问孤孀、母子依谁可。
将伯告,倘予和。
银汉■寒,露华风静,半钩新月微明。
烟浓桂树,乌鹊■桥成。
十二珠帘乍卷,正良霄、玉宇清莹。
相逢处,■■别绪,仙袂泪痕盈。忆长生殿里,人归何处,■■■■。
叹人间天上,总为多情。更有无端幼女,■■■、乞巧犹频。
凭栏久,佩环声杳,缥缈彩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