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乐贤王子,今岁好中秋。
夜深珠履,举杯相属尽名流。
宿雨乍开银汉,洗出玉蟾秋色,人在广寒游。
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露华浓,君恩重,判扶头。
霓旌星节,已随丝管下皇州。
满座烛光花艳,笑罥乌巾同醉,谁问负薪裘。
月转檐牙晓,高枕更无忧。
最乐贤王子,今岁好中秋。
夜深珠履,举杯相属尽名流。
宿雨乍开银汉,洗出玉蟾秋色,人在广寒游。
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露华浓,君恩重,判扶头。
霓旌星节,已随丝管下皇州。
满座烛光花艳,笑罥乌巾同醉,谁问负薪裘。
月转檐牙晓,高枕更无忧。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元干所作,名为《水调歌头·其十二》。诗中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的宴会图景,通过对月亮、夜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乐贤王子,今岁好中秋。”开篇便点明时节,是一个好不容易遇到的中秋佳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贤能的王子的喜悦。
“夜深珠履,举杯相属尽名流。”夜晚时分,月色如洗,人们穿着精致的鞋履在庭院中行走,举杯畅饮,互相敬酒,直至那些流传后世的诗人名字也似乎随着酒水流淌开来。
“宿雨乍开银汉,洗出玉蟾秋色。”一场夜晚的细雨过后,天空变得格外清朗,银河(即银河,即我们所说的银河系)在夜幕中闪耀,而那轮明月则像是被秋意洗涤得更加明净。
“人在广寒游。”在这样一个广阔而又寒冷的夜晚,人们却因着诗酒友情而感到无比的温暖与快乐。
“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诗人笔下的景象不仅局限于宴会现场,更是将远处的山河美景和岳阳楼联系在一起,月光如水般漫溢至远方的山川之中,也特别地照亮了那座著名的岳阳楼。
“露华浓,君恩重,判扶头。”这里的“露华”指的是由露水凝结而成的冰晶,而“君恩重”则是对贤王子的敬意。诗人以“判扶头”来比喻这种恩泽如同天降甘霖,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激。
“霓旌星节,已随丝管下皇州。”这句中,“霓旌”是指古代用丝绸制成的旗帜,而“星节”则可能是指节气或时间的计算。诗人这里是在说,那些象征着节日和庆典的旗帜,以及那些记录着时光流转的声音,已经随着音乐的旋律飘散至遥远的地方。
“满座烛光花艳,笑罥乌巾同醉。”宴会上的灯火把整个空间照得明亮如白昼,每个人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与穿着黑色头巾的人一同沉醉于这美妙的夜晚。
“谁问负薪裘。”在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中,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似乎都已经抛诸脑后,那些琐碎的小事,也没有人去询问。
“月转檐牙晓,高枕更无忧。”随着夜晚的逐渐深入,月亮也悄然升起,它的光辉穿过屋檐投射在人们的脸上,而那些安卧于软枕之上的宾客,更是没有任何烦恼。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佳节宴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层面自由和平衡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