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乐天寄生衣》
《酬乐天寄生衣》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

羸骨不胜纤细物,欲将文服却还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tiānshēng
táng / yuánzhěn

qiūmáochùchùliújiēnüèniǎoshēngshēngzhàngyún

léishèngxiānjiāngwénquèháijūn

注释
秋茅:秋季的茅草屋。
处处:到处。
流:弥漫。
痎疟:这里比喻瘟疫、疾病广泛传播。
夜鸟:夜晚的鸟儿。
声声:一次次地。
哭:哀鸣,比喻鸟叫声凄凉。
瘴云:指南方山林间湿热环境下产生的有毒雾气,常引发疾病。
羸骨:瘦弱的骨骼,形容身体极其虚弱。
不胜:承受不了。
纤细物:这里指轻薄的衣物。
文服:华丽的服饰,带有花纹的衣服。
却还君:归还给你。
翻译
秋季的茅草屋处处笼罩着瘟疫之气,夜晚的鸟儿声声哀鸣,似在哭泣那毒雾笼罩的天空。
我这瘦弱的身躯已承受不了衣物的重量,想要把这华丽的服饰归还于你。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酬乐天寄生衣》。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秋茅处处流痎疟,夜鸟声声哭瘴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天萧瑟、荒凉的景象。“秋茅”指的是秋天的野草,而“流痎疟”则是说这些草随着秋风飘散开来。这里的“夜鸟声声哭瘴云”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似乎连夜间飞鸣的小鸟也在悲泣。

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和哀伤之情。这是因为他正处于一种无力感中,就像“羸骨不胜纤细物”,即便是一根枯瘦的树枝,也承受不了世间微小事物的压力。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脆弱与无奈。

最后,“欲将文服却还君。” 这句话充满了深情,诗人想要将心意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衣物传递给对方。这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交换,更蕴含着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这里的“文服”指的是书信中的文字,以及寄托在这些文字之中深厚的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谢郑夹漈子惠诗索草堂扁榜

五十种书今几见,数千年史尚堪传。
草堂底用标遗迹,自是乡人苦爱贫。

(0)

延平得雪

连年疾疠缘何事,只为天时太暖生。
今日六花初献瑞,定知田里顿身轻。

(0)

游云台寺观梅

回首横枝千万条,可怜烘日欲冰消。
谁知寂寞临溪壑,却解和羹荐庙朝。

(0)

到雪峰

几载游山成负约,千年有寺未曾登。
却因名利经行此,羞对林间问我僧。

(0)

读先君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书示蒙孙

信矣贤愚共一初,都缘勤怠遂殊居。
渊源有本天同健,潢潦无根夕易除。
何事不为尘所梁,平生须有善堪书。
要从陋巷甘勤苦,始得声名满观渠。

(0)

六月祷衍山剑镡得雨

好善如君似饥渴,春华下笔吐芳词。
莫言郡小无多事,协力从今请共治。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