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
径转得幽谷,云岩屹相向。
谽谺偃重檐,弯环依叠嶂。
缅想融结初,镌镵自天匠。
了无斧凿迹,但觉盘根壮。
深可数千尺,广逾八九丈。
洞穴既窈窕,松门亦昭旷。
廓舍三千界,中列五百像。
巨楠布幢盖,翠蔓垂帷帐。
木灵不知名,境幽或难状。
我时驰征轺,奔走倦尘鞅。
获此一段奇,欣然惬微尚。
欲去兴未阑,行行重回望。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邃而幽静的山谷,名为资州东岩。诗人郑钢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想象,赞美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他描述了山岩峭立,谷壑深深,仿佛天然的殿堂,有着重檐偃伏、叠嶂环绕的壮观景象。岩洞深远且宽敞,松木门扉明亮开阔,内部空间宏大,安置着众多佛像,显得庄严肃穆。
诗人自己在尘世劳顿之后,来到此处,被这奇异的景色所吸引,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流连忘返,表达了对这种超脱尘俗的宁静环境的喜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高度赞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秋雨晚萧萧,端居闲寂寥。
雀饥争朽穗,蝉病落寒条。
云过茶烟没,风归砚水摇。
惟当䛏图史,闲日底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