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汴水》
《汴水》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

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

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

(0)
注释
汴水:指汴河,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淹留:停留,此处指让河水停下。
故人:老朋友。
何州:哪个州城。
人物不相似:各地风俗人情各不相同。
客愁:旅人的思乡或忧虑之情。
南北意不就:南北的志向未能达成。
二十起家:二十岁开始创业。
白头:形容年老,头发花白。
翻译
汴河的水啊,日夜无情地流淌,不肯为我稍作停留。
昨晚与老朋友相遇后他已离去,不知此刻到了哪个州城。
每个州的人和事都不尽相同,处处蝉鸣更增添了游子的忧愁。
多么可惜,南北的意愿未能实现,从二十岁开始奋斗至今已白发苍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漂泊异乡、怀念故土的情怀。诗人以汴水无情的流动比喻时间的匆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一句,通过对故人的追问,隐含了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处境和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则是从环境和声音的变化中感受到的异乡之感。这里的"蝉鸣"指的是一种虫鸣声,用以形容诗人在外地听到的不习惯的声音,增加了旅途中的寂寞感。

最后两句"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年来今白头"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的哀愁,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身心变化。诗人通过头发变白这一现实,强化了时间无情和个人宿愿难以达成的主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汴水的流动、故人的离去以及异乡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力感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诗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宿命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十七夜再集李伯襄楼上·其一

为爱清秋赏,招邀更倚栏。

故人殊共此,圆魄未须残。

拚醉酬良夜,惊衰怯早寒。

楼前移几尺,频起把杯看。

(0)

望峄山

晓行当翠巘,积霭远浮空。

派自尼丘接,枝分泰岳雄。

秦碑留断碣,禹贡纪孤桐。

驻马聊凭望,徘徊意不穷。

(0)

送夏宣伯之任歙县

昔年同献赋,今日更分符。

百里即官宰,三鄣天子都。

不劳乡老问,皆识使君殊。

词藻刘曹匹,循良卓鲁俱。

琴当流水韵,鸟下讼庭呼。

白岳城边出,墩溪郭外纡。

遥知簿领暇,颇废啸歌无。

驿路秋风冷,儿童竹马扶。

花含南国艳,月助此霄孤。

把袂忍言别,论文契不渝。

寻常馀酒债,取次督诗逋。

白社情何限,苍生望已苏。

班行汉殿上,伫待集双凫。

(0)

对庭柳·其三

手折杨枝手自栽,枝枝今已出墙隈。

自从雨塌墙无蔽,谁为先生守护来。

(0)

对庭柳·其二

昔我往矣柳依依,今来转觉柳芳菲。

枝头黄鸟声声笑,似笑先生去又归。

(0)

次和尹沾麓春日过访·其三

檐角银蟾透画棂,龛灯才了佛前经。

宵长犹剩閒功课,共把新题写素屏。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