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折杨枝手自栽,枝枝今已出墙隈。
自从雨塌墙无蔽,谁为先生守护来。
手折杨枝手自栽,枝枝今已出墙隈。
自从雨塌墙无蔽,谁为先生守护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庭院中柳树的变化与环境的变迁,流露出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手折杨枝手自栽”,以“手折”与“手自栽”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亲自参与树木生长的过程,寄寓了对自然生命的珍视与呵护之情。接着,“枝枝今已出墙隈”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柳树枝条的生长状态,暗示着生命力的蓬勃与自然界的循环更迭。
“自从雨塌墙无蔽”,描述了外界环境的突变,一场大雨使得围墙失去了遮挡作用,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不可预测与人类生存环境的脆弱性。这一句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引出了下文对守护与保护的思考。
最后一句“谁为先生守护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谁能为这柳树提供守护的疑问,暗含了对生命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责任的追问。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更广泛的哲学思考相结合,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与人类自身处境的敏感洞察,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春风扇微和,散入桃李场。
枯蘖受披拂,处处生辉光。
有客事行役,起柁凌官塘。
浮家入烟浪,琴书粲成行。
旁有玉颊人,妙指出宫商。
主人志超俗,心胸莹琳琅。
但使秋月明,岂虑浮云翔。
富贵恐不免,赋予元有常。
善保万金璧,毋遗轻毁伤。
岂无山径蹊,徐步遵康庄。
铃索无声讼牒稀,雨馀四野竞扶犁。
小亭独坐心无事,满地绿阴山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