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取片时,妄想自家知。
心口两不同,修行不透机。
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
因果全不落,百丈一言迷。
静坐取片时,妄想自家知。
心口两不同,修行不透机。
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
因果全不落,百丈一言迷。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的作品,以日常修行和内心体验为主题。诗中表达了诗人静坐时对自我认知的探索,揭示了心念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妄想自家知"表明他在试图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发现心口并不一致,暗示修行之路尚未完全领悟。
"明朝与后日,作个野狐狸",通过比喻,他自嘲可能在修行过程中偏离正道,像野狐狸般迷失。然而,诗人并未放弃,他强调"因果全不落",表示自己仍然坚守因果法则,不会因为一时的困惑而放弃对真理的追寻。
最后一句"百丈一言迷",提到百丈禅师的教诲可能让他有所困惑,但他并未因此迷惑,反而从中汲取了智慧。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坚韧的修行态度和对禅修深邃的理解。
尊拳相交四海沸,吁嗟先生不安睡。
翻然舍此复何之,岁晏天寒日云暮。
幼妻弱子并两犍,老臧反顾催著鞭。
酒尊棋局相后先,大豖在道猫在肩。
先生之居白云里,清风迎门鹤随处。
陈桥一旦拥黄袍,何似山中睡方起。
石田茅屋今安在,回首高风三百载。
君不见古汴凄凉禾黍秋,向来功业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