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昨夜菊花开,邻舍人家酒酦醅。
藜杖芒鞋由一幅,先生正是赋归来。
东篱昨夜菊花开,邻舍人家酒酦醅。
藜杖芒鞋由一幅,先生正是赋归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以“东篱”为背景,巧妙地将菊花、邻家酒酿和归隐者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自然之美的意境。
首句“东篱昨夜菊花开”,以“东篱”点明地点,暗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地方。菊花的开放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高洁与清雅。一个“开”字,生动地展现了菊花在秋风中绽放的美丽景象。
次句“邻舍人家酒酦醅”,通过“邻舍”二字拉近了读者与画面的距离,仿佛我们就在那小村旁,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酒香。这里的“酒酦醅”指的是酿酒的过程,暗示着这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一句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还为下文的归隐者形象做了铺垫。
第三句“藜杖芒鞋由一幅”,通过“藜杖”和“芒鞋”这样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位归隐者的形象。藜杖是古代行人的辅助工具,芒鞋则是草鞋的一种,穿着既轻便又舒适。这一句不仅表现了归隐者的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最后一句“先生正是赋归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归隐。这里的“先生”是对归隐者的尊称,而“赋归来”则意味着这位隐士结束了在外的游历,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归隐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