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斜曛。野水孤村。暂停骖、频叩柴门。
故人向劳,握手开樽。看三眠柳,千亩稻,一川云。
抵掌高论,酒罢灯昏。问乾坤、得失谁分。
尘缨堪濯,三径犹存。是柴桑里,隆中宅,武陵津。
古道斜曛。野水孤村。暂停骖、频叩柴门。
故人向劳,握手开樽。看三眠柳,千亩稻,一川云。
抵掌高论,酒罢灯昏。问乾坤、得失谁分。
尘缨堪濯,三径犹存。是柴桑里,隆中宅,武陵津。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乡村春日图景。"古道斜曛",夕阳映照在古老的道路上,营造出一种沧桑而温暖的氛围。"野水孤村",远处有孤独的小村庄,旁边流淌着清澈的溪流,显示出自然的静谧与乡村的寂寥。"暂停骖、频叩柴门",诗人骑马而行,不时停下马匹,敲打简陋的木门,寻找旧友。
"故人向劳,握手开樽",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热情欢迎,他们热烈地握手,打开酒坛共饮,共享欢乐时光。"看三眠柳,千亩稻,一川云",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柳树新绿,稻田广阔,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抵掌高论,酒罢灯昏",饮酒畅谈至深夜,灯火昏黄,友情深厚。"问乾坤、得失谁分",诗人与朋友探讨人生哲理,感叹世间得失无常。"尘缨堪濯,三径犹存",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使官场纷扰,仍有归隐的理想之地。
最后三句"是柴桑里,隆中宅,武陵津",借用了典故,柴桑指陶渊明的居所,隆中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武陵津则与桃花源相关,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乡村的景色,融入了深厚的友情与哲思,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古代贤人的敬仰。
世俗何知贫是病,神仙可学道之馀。
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黄公觅素书。
君不见少年头上如云发,少壮如云老如雪。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吕梁之水挂飞流,鼋鼍蛟蜃不敢游。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
行路难,行路难,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日暮牛羊占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