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二》
《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二》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携歌管游。

莺花有意欲恼乱,风雨何事相淹留。

南园綵棚映绿树,西湖画舫临清流。

几时云阴得敛霁,愿把一樽相献酬。

(0)
注释
青春:指年轻的岁月。
六十日: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歌管:音乐和歌舞。
游:游玩。
莺花:莺鸟和花朵。
有意:好像有意为之。
恼乱:扰乱心情。
风雨:自然现象。
淹留:停留。
南园:南方的园林。
綵棚:彩色的棚子。
绿树:绿色的树木。
西湖:著名的湖泊。
画舫:装饰华丽的船。
云阴:乌云密布。
敛霁:云开见晴。
一樽:一杯酒。
献酬:敬酒或共享。
翻译
青春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六十天,正是我们一同出游、载歌载舞的好时光。
鸟语花香似乎有意扰乱我们的心绪,但风雨为何要滞留我们的行程。
南园中的彩色帐篷倒映在翠绿的树影中,西湖上的画舫靠近清澈的流水边。
何时能云开见晴,让我们举杯畅饮,以此来庆祝和酬谢这美好的时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同的作品,名为《和子山春日雨中书事见寄(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春天的一场细雨中的情感体验与自然美景的描绘。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携歌管游。" 这两句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希望与友人共同享受这短暂而珍贵的时光。这里的“六十日”指的是古代以六十为一周期计算时间的习惯,意在强调春天的急遽流逝。

"莺花有意欲恼乱,风雨何事相淹留。" 莺花,即黄莺,一种鸟类,以其鸣声细微著称。在这里,它似乎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想要通过歌唱来表达内心的忧虑或激动。而“风雨何事相淹留”则是对自然界中不期而遇之事的疑问,可能是在反思人生中的变数与不可预测。

"南园綵棚映绿树,西湖画舫临清流。"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其中“南园”和“西湖”构成了一个既有静谧又带动感的空间背景。“綵棚”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花棚,“画舫”则是精致漂亮的小船。

"几时云阴得敛霁,愿把一樽相献酬。"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期待天气晴朗之时,可以举杯畅饮,以此作为对友人的感谢与敬意。“敛霁”指的是云散雨歇,天气转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春日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他内心中对友情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怀。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初凉

初凉宜夜透衣罗,时见流星度绛河。

渐觉露漙金掌重,梧桐影外月明多。

(0)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0)

钱塘江

极浦无高树,苍茫只远空。

潮来江水黑,日出海门红。

两岸东西浙,千帆来去风。

中原山色外,残梦逐归鸿。

(0)

登雁门山绝顶

万丈仙山望欲寒,白云中断出栏干。

登登忽向峰头立,好与凡人地上看。

(0)

夏夜

热极不可度,起行林影中。

开窗需过月,移簟就来风。

豪鼠喧深夜,高蝉响半空。

永言时物变,露已湿莎丛。

(0)

菩萨蛮

东风去了秦楼畔。一川烟草无人管。芳树雨初晴。

黄鹂三两声。海棠花已谢。春事无多也。

只有牡丹时。知他归不归。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