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六》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战乱给士兵生活带来的艰辛与哀伤。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捕捉了胡笳的声音、汉节的归来,以及士兵们在防河上的奋战,这些都渲染出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

“城上胡笳奏”,胡笳是一种古代北方民族常用的乐器,常用来军中号令。这里它的奏鸣不仅是战争的信号,更是孤独与哀愁的象征。在这荒凉的边塞之上,胡笳的声音回荡,让人感到一种无尽的寂寞。

“山边汉节归”,汉节可能指的是古代汉族地区的一种时令或节日。这里它的归来,也许是对和平生活的一种渴望,但在战乱中,这只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

“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士兵们在防河上奋勇作战,直至远方的大海。他们执行的是皇帝的命令,而那“金微”可能是指军中用以示威或赏罚的黄金。这两句表达了战争的艰巨和对中央政令的无条件服从。

“士苦形骸黑,旌疏鸟兽稀”,士兵们因为长期的战争生活而面色枯黑。旌是古代用以标志军队或官职的旗帜,这里它稀疏、不再鲜明,而鸟兽也因战乱而变得稀少。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争对自然和士兵生活的破坏。

“那闻往来戍,恨解邺城围”,诗人表达了对于往来边塞巡逻军队的声音的怀念,以及对于曾经被围困的邺城(今河南洛阳)的哀伤。这里的“恨”字流露出诗人对战争深重的怨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展现了边塞战事的艰辛与士兵生活的凄凉,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战争的批判。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诣斋宫作·其三

温暾曦影一窗红,数纪流阴默忖中。

即事拈毫前后异,寸心虔敬始终同。

(0)

即事

昨日过重九,今朝见菊花。

翻成两度节,未是负芳华。

(0)

山田二首·其二

山田无土著,大都齐晋民。

刀耕复火种,峦障成塍鳞。

闻之其初来,裹粮惟一身。

心计躬受劳,或有致富人。

赋税既以薄,蒙古风更醇。

户口兹日增,藉以资饥贫。

后此非所知,目前诚可因。

(0)

长河进舟小憩乐善园·其二

麦庄桥畔涨痕深,万寿寺中松桧森。

几度低徊浑似昔,一时吟眺又成今。

(0)

题沈周写生二十四种·其十九鸲鹆

寒皋不踰济,飞集限淮南。

屋脊寻常见,巢头风日谙。

能言白鹦胜,入梦绿阴酣。

莫报新荷里,司空善理谈。

(0)

览古

封建及井田,三代之善政。

后世强师古,无益翻为病。

均田势弗能,待乱理岂正。

汉明颇封建,厝薪寝上證。

䦧墙且操戈,矧乃各异姓。

制治本在道,其末乃法令。

舍本末是求,何异彼优孟。

其馀率类兹,审行尚明镜。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