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与林壑谐,悠然卧田舍。
散发时不冠,道书閒一把。
濯足石濑边,披襟松风下。
诗就浑漫题,杯乾聊复泻。
霭霭南山云,是余知音者。
偶与林壑谐,悠然卧田舍。
散发时不冠,道书閒一把。
濯足石濑边,披襟松风下。
诗就浑漫题,杯乾聊复泻。
霭霭南山云,是余知音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林间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自由的气息。诗人以“偶与林壑谐”开篇,点明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接着“悠然卧田舍”进一步展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散发时不冠,道书閒一把”两句,通过描写隐士不拘小节的装扮和对道书的悠闲阅读,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随后,“濯足石濑边,披襟松风下”描绘了隐士在自然中洗涤心灵、感受清风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就浑漫题,杯乾聊复泻”则展示了隐士在自然中创作诗歌、享受饮酒的乐趣,生活充满诗意与乐趣。最后,“霭霭南山云,是余知音者”一句,以南山云为喻,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诸韩行有日,别思更依依。
独叹从予少,还看似子稀。
呼童聊奏酒,洒水为开扉。
苏合染裘美,雪中阊阖归。
洞庭五月水生寒,卢橘杨梅已满盘。
泰伯庙前看走马,阖闾城下见骖鸾。
吴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锵拜上官。
曾过扬州能惯否,刘郎盏底劝须宽。
汴水日夜浅,归船不可留。
天高云就岭,地冷雁回洲。
江馆鱼堪食,家林橘已收。
平生素业在,莫见里人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