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庄桥畔涨痕深,万寿寺中松桧森。
几度低徊浑似昔,一时吟眺又成今。
麦庄桥畔涨痕深,万寿寺中松桧森。
几度低徊浑似昔,一时吟眺又成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麦庄桥畔与万寿寺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也有对当下景致的感慨。首句“麦庄桥畔涨痕深”,以“涨痕深”三字生动地展现了河水上涨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变化或是雨水丰沛的时期,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动态美。次句“万寿寺中松桧森”,通过“松桧森”描绘了寺庙内古木参天的景象,既体现了历史的悠久,也寓意着宁静与庄严。
接下来,“几度低徊浑似昔”,表达了诗人多次在此徘徊,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眼前景物的欣赏,更有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与细腻。最后一句“一时吟眺又成今”,则将思绪拉回当下,诗人此刻的吟咏与眺望,成为了新的记忆,与过去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时间的循环与永恒的连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在宏大的自然背景之下,个人的情感显得尤为珍贵与深刻,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景交融”之美。
西湖八九月,秋叶日夜凋。
两山各峥嵘,气与秋争高。
天亦念幽绝,芬芳托孤标。
要令列仙臞,一洗桃李骄。
往往遣暗香,时时入高飙。
绿叶未改色,微黄澹烟梢。
可爱不可名,模写徒自劳。
向来蜡梅花,相去无丝毫。
但恨此花迟,不借春雨膏。
尚可配精蕊,傲霜分两豪。
金钱不知数,狼藉蒙讥嘲。
可怜贵人家,渍蜜纷煎熬。
坐令林下姿,半入金猊焦。
闺房漫脂泽,此恨何由消。
天厌孤隋失群丑,鹿走中原死谁手。
爬搔痒疥不足平,虬髯少年十八九。
经营四海多腹发,英公扶持真臂肘。
从来断国要老成,公独含糊无可否。
留得宫中老孽妻,几覆昭陵一杯酒。
蚤岁功名塞天破,九庙丘墟只回首。
狐埋未几狐掘之,天上浮云倏苍狗。
更凭顽石作灵祠,颇似当年柳州柳。
不如梁公摩虎须,为言百岁不祔姑。
提师十万复谁可,兴邦一言还要渠。
人间万事本难料,老将未须轻腐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