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君携赠出南装,别路相看似故乡。
诗客品题新定价,野人抟埴旧传方。
茅柴火底春风软,骨董羹中滋味长。
秋去冬来几寒暖,且将粗粝送年光。
感君携赠出南装,别路相看似故乡。
诗客品题新定价,野人抟埴旧传方。
茅柴火底春风软,骨董羹中滋味长。
秋去冬来几寒暖,且将粗粝送年光。
此诗《谢邵地官汝学馈陶鼎次韵》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馈赠之物——陶鼎的感激之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友情、生活与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感君携赠出南装”,开篇即表达了对友人从南方带来的礼物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南装”不仅指具体的物品,也暗含着远方友情的温暖与珍贵。接着,“别路相看似故乡”一句,通过对比别离之路与故乡的相似之处,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诗客品题新定价,野人抟埴旧传方。”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陶鼎的赞美。诗客们对其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而“野人抟埴”则暗示了陶器制作的传统技艺和朴素之美。这里既有对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有对传统工艺的尊重。
“茅柴火底春风软,骨董羹中滋味长。”这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陶鼎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联系起来,通过“茅柴火底”的温暖与“骨董羹中”的美味,展现了陶器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秋去冬来几寒暖,且将粗粝送年光。”这两句以季节更替为背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凡。通过“秋去冬来”的自然现象,诗人感慨岁月的流转,同时以“粗粝”形容生活的简单与质朴,但正是这样的生活,让诗人能够安然度过时光,享受其中的每一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一件普通陶器的赞美,展现了友情、生活与时间的深刻内涵,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
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
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
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