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题武功姚主簿》
《夏日题武功姚主簿》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

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

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

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gōngyáozhǔ簿
táng / zhūqìng

tínggōngshìchuíliánshùjiān
sēngláicházàodòngyìnchuángxián

bàngzhúxíngxúnxiàngdāngménkànshān
yínshīlǎojuànwèishěnghuàguānbān

翻译
中午时分没有公事,我在垂帘后欣赏树间的绿色。
僧人来访,煮茶的炉火生起,官吏离去,办公的印床显得空闲。
我沿着竹林小径寻找小巷,站在门口静静观赏眼前的山景。
我年老仍喜欢吟诗,从未觉得厌倦,对于官场的繁琐事务并不熟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午后图景。开篇“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表达了主人公在一个没有公务繁忙的午后,在一个有着绿荫荫凉的亭子里享受清凉。这里的“无公事”暗示了一种闲适自得的心境,“垂帘”则是为了遮挡炎热的阳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显示了一个宗教与世俗并存的场景。僧人来访,茶灶之上水已沸腾,可见主人对于客人的款待;而“吏去印床闲”则是说官吏不在,公务上的印章暂时搁置,反映出一种工作与休憩交织的生活状态。

诗人随后写道:“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这里他通过“傍竹行寻巷”表达了对自然亲近的情怀,以及通过幽静的小径去探索和感受周遭环境。紧接着,“当门立看山”则展示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之心,无需远行,只在家门前便可仰望那遥远的山峦。

最后两句“吟诗老不倦,未省话官班”表达了诗人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即使年岁已高,对于吟咏诗词的热爱依旧不减,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与热情。而“未省话官班”则是说,尽管已经淡忘了朝堂上的繁文缛节,但这并不妨碍他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夏日午后寻找精神寄托与生活乐趣的情景,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纪事·其四

麟笔严于首恶书,我将口舌击奸谀。

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

(0)

句·其十五

自怜成事攀仙桂,谁似投闲向草莱。

(0)

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

(0)

昼息于林下

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

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

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

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

试为苏门啸,泠泠鸾鹤音。

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

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

(0)

喜至亭

岭路蟠蟠石似龙,亭轩更在最高峰。

九江山水吾家近,四祖烟霞晚色浓。

吟兴不惟誇美景,行人当为破愁容。

前村有酒青帘远,强饮岩间水一钟。

(0)

偶成

剪断长翎入网罗,十年光景怨蹉跎。

欲提长剑为游说,且卧空山学揣摩。

砧杵夜寒醒醉梦,风霜秋紧役诗魔。

不须计较当时事,黄卷书中宠辱多。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