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五》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其五》全文
唐 / 朱庆馀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

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

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0)
翻译
我常常独自待在深斋之中,怎会厌恶秋天的声音。
青翠的竹子在秋夜中更显寂静,孤独的花朵在傍晚时分更加明亮。
每次遇到石头便坐下读书,常见抱着书本行走的身影。
夜晚聆听稀疏的捣衣声,远方也能感受到这份深深的思绪。
注释
深斋:指深宅或静室。
厌:厌恶。
秋声:秋天的自然声音,如风声、虫鸣等。
翠筱:青翠的竹子。
孤花:孤独开放的花朵。
石坐:坐在石头上。
抱书行:抱着书本行走。
疏杵:稀疏的捣衣棒敲击声。
耿:清晰,持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深闺中沉醉于秋天的宁静与美好之中。"讵肯厌秋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声音如蛙鸣、叶落等自然之声的喜爱和不厌倦。而"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突出了秋日的宁静与孤独之美。

诗人在深闺中经常坐在石头上,这里的"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展示了诗人习惯于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和思考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多见"可能暗示着诗人不仅是独自一人,还可能时而与其他文人墨客共度时光。

夜晚时分,远处传来木鱼声,这里的"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法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疏杵"即是寺庙中的木鱼,用以计时或召集僧众,这里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声、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书卷和佛法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与情感。这种深厚的情感与宁静的意境相得益彰,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淡定与安宁。

作者介绍
朱庆馀

朱庆馀
朝代:唐   籍贯:越州(今浙江绍兴)   生辰:826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猜你喜欢

百牢关至青羊驿杂咏·其一

征马踏黄泥,力尽不能努。

闲云畏出山,止作此山雨。

(0)

寄人·其二

思君春梦绿,遥见江南山。

离心如日月,萦绕何时闲。

(0)

喜李半亭舅氏自滇南来汉上·其二

已过三年别,真从万里归。

艰难见华发,辛苦问征衣。

马足风云壮,蛮江日月飞。

更阑频问讯,款款话庭帏。

(0)

赠友人任蜀

冀北此日空群望,海徼当年驭远名。

圣主抡才偏保障,遐邦仰化待干城。

石崖云度三春早,邛水凫飞双舄明。

天上鹓班离思切,文翁万里震贤声。

(0)

乙亥警·其二

频年戎马任纵横,此日长驱气转盈。

两镇元戎争料敌,一时健旅尽婴城。

楼烦碛外朝鸣角,石岭峰头夜合营。

燕壁晋藩俱咫尺,令人击目泪如倾。

(0)

庞雪涛至署中留酌·其一

思君愁逐太行高,此夕芳尊任我曹。

月满空庭生桂树,风翻清漏落松涛。

百年道义交元古,一载天涯意转豪。

多难独怜余未已,却因时事惨皮毛。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