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阑莫惜酒行频,开到姚黄已暮春。
琼树今朝歌正好,彩云昨夜梦非真。
园林虽不异前日,车马可怜非旧人。
欲倩东风问蝴蝶,花前谁是百年身?
绕阑莫惜酒行频,开到姚黄已暮春。
琼树今朝歌正好,彩云昨夜梦非真。
园林虽不异前日,车马可怜非旧人。
欲倩东风问蝴蝶,花前谁是百年身?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残牡丹》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逝去,牡丹凋零的景象。首句“绕阑莫惜酒行频”,劝人借酒消愁,尽情欣赏眼前即将凋谢的牡丹,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次句“开到姚黄已暮春”点出牡丹盛开至暮春,暗示了花期将尽的无奈。
“琼树今朝歌正好”以“琼树”比喻牡丹的华美,赞美其盛开时的繁华,但“昨夜梦非真”则透露出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落差,暗示牡丹虽美,却如梦幻般短暂。
“园林虽不异前日,车马可怜非旧人”进一步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触,昔日的园林和车马虽然依旧,但人事已非,增添了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最后,“欲倩东风问蝴蝶,花前谁是百年身?”诗人以拟人手法,设想东风能传达他的疑问,询问在花前飘荡的蝴蝶,究竟谁能陪伴牡丹度过长久的岁月。这句诗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深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春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细腻观察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