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无两刘,弟子半分鲁。
传法得其人,只履便西去。
天章蜀家世,生女如士虎。
我叔亦不痴,最宝刘家妇。
道通而为一,何得区文武。
子路冠雄鸡,初不妨学古。
西山厌魑魅,造化儿并苦。
老者方谒医,少者遽搀举。
碧鸡金马间,遍我见诸父。
定当怜小阮,指与税驾所。
勿数大刀头,碧云合已暮。
富贵鄙白首,长安在何处。
斗南无两刘,弟子半分鲁。
传法得其人,只履便西去。
天章蜀家世,生女如士虎。
我叔亦不痴,最宝刘家妇。
道通而为一,何得区文武。
子路冠雄鸡,初不妨学古。
西山厌魑魅,造化儿并苦。
老者方谒医,少者遽搀举。
碧鸡金马间,遍我见诸父。
定当怜小阮,指与税驾所。
勿数大刀头,碧云合已暮。
富贵鄙白首,长安在何处。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之感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学业与修养的一种自信与期许的诗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斗南无两刘,弟子半分鲁。”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的关系,以及对儒家学问的共同认同。接下来的“传法得其人,只履便西去。”则表达了对于能够承担和传播高尚文化之人的尊敬,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淡然于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天章蜀家世,生女如士虎。”这一句通过对蜀地一户人家的描写,展示了一种家族的英才辈出,女性亦具有非凡品格的景象。紧接着,“我叔亦不痴,最宝刘家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道通而为一,何得区文武。”这一句表达了一种对修养与学问合一的追求,以及对于世俗界限(如文人与武将)的超越。
“子路冠雄鸡,初不妨学古。”此处通过孔子的弟子子路之事,强调了学习古代圣贤之道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西山厌魑魅,造化儿并苦。”这一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紧接着,“老者方谒医,少者遽搀举。”则通过对不同年龄人群行为的描述,再次强调了对个人修养与生活态度的重视。
“碧鸡金马间,遍我见诸父。”这一句中,“碧鸡金马”象征着高贵和尊荣,而“遍我见诸父”则表达了一种对先贤后圣的普遍尊崇之情。
“定当怜小阮,指与税驾所。”此处诗人通过对具体地名的提及,进一步强化了对于自己生活环境和精神寄托的深刻感受。
最后,“勿数大刀头,碧云合已暮。富贵鄙白首,长安在何处。”这一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对于个人的终极关怀。通过对“大刀头”(即权力与争斗)的不屑一顾,对“碧云合已暮”的静观,对“富贵鄙白首”的淡然,以及对“长安在何处”的迷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尘世浮华的超脱和对于心灵归宿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融汇了儒家思想、道家精神与个人生活态度于一体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揭示了一种对人生意义深刻的追问和思考。
东吴有伟士,家近阖闾城。
构堂奉二亲,揭以椿萱名。
嘉树荫前除,郁郁含坚贞。
奇葩植北牖,浥露垂芳英。
愿祝双亲寿,百岁如篯铿。
晨昏候寒燠,甘旨勤奉承。
亲颜既怡悦,子心安以宁。
朅来游帝都,荏苒岁屡更。
迢迢姑苏台,水陆几千程。
慈亲固无恙,孝子伤中情。
作图慰遐思,题咏多名卿。
从事西北陲,油幕谈戎兵。
岂无双鲤鱼,不得躬作羹。
亦有紫貂裘,何由至亲庭。
遥瞻天际云,涕泪时纵横。
丈夫志霄汉,身立名乃成。
行当衣锦归,捧觞为亲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