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三山来往寻常事,不省曾惊市井人。
长在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三山来往寻常事,不省曾惊市井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城市中、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的道人形象。"长在城中无定业"表明他在城市里,没有稳定的工作或职业;"卖丹磨镜两途贫"则显示他可能从事一些边缘或者小本经商活动,例如卖药材(丹)或者打磨镜子,但这些生意都不太景气,因此生活贫困。
第三句"三山来往寻常事"中的“三山”通常指代道家修炼之地或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这里可能暗示这位道人经常出入于这些地方,或许是在寻找道术、灵药等,或者只是象征性地表达他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不省曾惊市井人"则意味着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普通百姓不同,这种不同之处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好奇甚至震惊。
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生活的平常与道人的不凡,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寄托而又不得志于世俗的复杂形象。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麋。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
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