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疲恒愿息,鸟倦亦知还。
而况抱疴人,能无返旧山。
陈情得遂初,父老多追攀。
一舟轻似叶,数日抵乡关。
亲串叹白发,邻里惊苍颜。
园芜三径在,官罢一身闲。
读书明窗下,垂钓碧水湾。
坐吟萝月淡,行看林花斑。
虽乏丝竹声,黄鹂语绵蛮。
寝食得从容,不复虞旷鳏。
始识人生乐,本在岩穴间。
马疲恒愿息,鸟倦亦知还。
而况抱疴人,能无返旧山。
陈情得遂初,父老多追攀。
一舟轻似叶,数日抵乡关。
亲串叹白发,邻里惊苍颜。
园芜三径在,官罢一身闲。
读书明窗下,垂钓碧水湾。
坐吟萝月淡,行看林花斑。
虽乏丝竹声,黄鹂语绵蛮。
寝食得从容,不复虞旷鳏。
始识人生乐,本在岩穴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场退隐后,回归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首句“马疲恒愿息,鸟倦亦知还”以马和鸟的疲惫与归巢行为,象征人的身心疲惫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着,“而况抱疴人,能无返旧山”,进一步强调了身体病痛之人对自然环境的渴望。
“陈情得遂初,父老多追攀”写出了诗人辞官归隐后,受到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与追随,体现了乡邻间的深厚情感。接下来,“一舟轻似叶,数日抵乡关”描绘了诗人乘舟归家的轻松与迅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亲串叹白发,邻里惊苍颜”通过亲人与邻居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年华已逝,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最后,“园芜三径在,官罢一身闲”点明了诗人回归田园后的自由与自在生活状态。
“读书明窗下,垂钓碧水湾”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雅致与乐趣,通过读书与垂钓,展现了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宁静。接下来,“坐吟萝月淡,行看林花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通过坐卧吟诵与行走观赏,体验着自然之美。
“虽乏丝竹声,黄鹂语绵蛮”虽然没有音乐相伴,但黄鹂的歌声同样悦耳动听,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满足。最后,“寝食得从容,不复虞旷鳏”表达了诗人生活中的从容与满足,不再为世俗所困扰,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快乐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归隐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满足。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君不见,汉家老寡妇,历汉四世递新都。
一朝从侄号文母,新莽欺人作天子,微姑之力不及此。
可怜寡妇见机迟,底事区区恋一玺。
长寿宫中开华筵,宗庙已毁空潸然。
岁时伏腊对左右,黄貂黑貂何足言。
汉祚移,寡妇逝,九原何以见先帝。
君不见,黄皇室主颜未衰,病不求医良可哀。
吁嗟寡妇老不死,汉家留汝真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