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臣见示守岁感赋用遗山甲午除夕韵次和》
《瑞臣见示守岁感赋用遗山甲午除夕韵次和》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钟?无惊鼎遂迁,故忧薪积火终然。

载花都入移春槛,失水俄成架壑船。

自断我生元有命,不知今夕是何年?

王孙隆准狙宜慎,莫学湘累苦问天。

(0)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为特点,展现了诗人对于命运、时间以及自然规律的独到见解。

首联“钟漏无惊鼎遂迁,故忧薪积火终然”,开篇即以“钟漏”象征时间的流逝,“鼎迁”比喻世事的变迁,而“薪火”则暗指生命的延续与传承。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时间永恒、世事更迭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生命如同薪火,虽终将熄灭,但其精神与影响却能长久流传。

颔联“载花都入移春槛,失水俄成架壑船”,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载花”比作承载着美好与希望的事物,随着季节的更替,它们被“移入”新的环境,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适应。而“失水”后的“架壑船”则形象地描绘了在逆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艰难过程,强调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颈联“自断我生元有命,不知今夕是何年?”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诗人认为个人的命运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控,而是有着其内在的规律与宿命。同时,对“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深深思索。

尾联“王孙隆准狙宜慎,莫学湘累苦问天”,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典故,以“王孙”(贵族子弟)和“湘累”(屈原的别称)为例,告诫人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应保持谨慎与理智,不应像屈原那样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不公与命运的不顺,而应学会自我调适与内心的强大。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劝导,也是对社会与时代的反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命运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既富有哲理深度,又蕴含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屏风绝句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0)

后园凿井歌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0)

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乾,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

(0)

浩歌行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

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

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朱颜日渐不如故,青史功名在何处?

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

贤愚贵贱同归尽,北邙冢墓高嵯峨。

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高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

功名富贵须待命,命若不来知奈何。

(0)

大明湖铁公祠联

湖尚云明,问燕子皇孙,于今安在;

公真是铁,惟景皮方血,可许同称。

(0)

秋日宴严长史宅

北客来江外,秋山到越中。

故交多此见,清兴复能同。

落木秦山近,衡门镜水通。

檐前苔绕砌,篱下菊成丛。

泫泫花承露,泠泠叶动风。

卷帘看彩翠,对酒命丝桐。

戊日辞巢燕,商天向浦鸿。

骞开通细雨,笑语望秋空。

懒竹霜天绿,残花醉里红。

客游惊落叶,更使恨风蓬。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